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

    ——河北承德构筑文物“防火墙”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3日   09 版)
    上图为2012年9月26日,山地越野四轮消防摩托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林区巡逻,山区是避暑山庄最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孙占军/CFP

        随着2012年冬天的到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各级工作人员火灾防范的弦又绷紧了。“现在一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就会精神紧张,总怕出事的是我们这里。”承德市文物局局长郎俊山笑着对记者说。

     

        的确,文物安全无小事。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走进承德,检查了景区内各项安防措施。

     

        亿元投入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国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48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物安全消防建设。目前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的安防工程已完成;防雷工程也将在明年开工建设。预计全部工程会在2014年完成。

     

        记者来到位于二马道景点的消防工程二标段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正艰难地把很粗的管道放入沟中并对接到一起。当被问到工作中有何困难时,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相阳说:“困难太多了。”他解释道:“山区树多路窄,重型发掘机械上不来,完全要靠人力。遇到古树时管道又必须绕行或从树下穿过,工作确实又辛苦又费心。”但是,“只要能保证消防安全,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据悉,这项工程完成后,山庄西北山区将实现引水上山、遇到火情可就地取水及时扑救。

     

        资料显示,多年来承德文物局已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完成了避暑山庄山区监控、高压电路改造、博物馆正宫区安全消防报警、外八庙库房安防等多项工程,并更新了各种文物安全消防设施。“十二五”期间中央的重视与资金投入,为这里的安全消防工作又注入了新的能量。

     

        全民守护

     

        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草坪中浓烟滚滚,一组安保人员冲向起火点,熟练地打开灭火器进行扑救。但因草木干枯,火势愈来愈猛。见状,另一组迅速铺设水带、接入消火栓,展开新一轮进攻,火情得到控制。与此同时,景区其他工作人员将游客疏散至安全地区,拉上警戒线,医务人员也在现场待命。不到十分钟,火扑灭了。

     

        不必担心,这只是避暑山庄地区的一次例行消防演练。同样的演练在每个季度都会举行,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即使有再先进的设施,也不能取代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实践技术。正如郎俊山所说:“人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承德文物局有720多位专职安保员,负责景区各防火点的全天看守与古建筑夜查防盗工作。另外,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还设有派出所和警务室,市公安消防支队也有一个中队驻扎在山庄内。今年他们还将组建专业性质的森林古建筑消防队伍。

     

        其实,在这里,负责文物安全的人数远多于此。除专职安保人员外,景区的全体职工、摊点经营者、工程建设者、保洁人员等都承担着保护文物安全的职责。他们每年要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文物安全培训。工作人员还深入周围居民区、学校、单位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在承德市区,30万市民都是文物安全的守护者,这是他们的目标。

     

        一个信念

     

        “做我们这行,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外八庙管理处安保科科长宋柱说。作为老职工,老宋对文物安保有切身感触:“以前没啥先进设备,都靠人死看死守。冬天在山区巡夜时最难熬了,天冷又没人说话。但咱既然干了这个,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要保护好。”

     

        近年来,景区安全消防设施不断改进,老宋的安保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专业化,工作条件和待遇逐年提高,但这并未让老宋感到轻松,“文物安全的弦绝不能松,设备先进了就更不能出问题了。”

     

        “尽管我们在文物安全上做了努力,但一定还存在疏漏。”郎俊山坦言。在现场记者也确实注意到一些问题,如有壁画、彩绘等忌水文物的古建筑中没有配备气体灭火设备,一些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种类灭火剂的性质及分别适用于哪种材质的文物也不是十分清楚。

     

        但整个采访过程使记者有理由相信,随着安全消防工程与人员培训的深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因为他们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要用自己的力量与努力,构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的“防火墙”。

     

        (本报记者 李 韵 本报通讯员 吕 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