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刑希索 记者余传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关于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日前发布。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象涉及上海17个区县的1061位市民,涵盖了各行各业。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其个人信息安全能力持正面乐观评价。受访者具有较强的U盘安全使用意识和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并且会对计算机重要业务文件和数据进行密码保护,会对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官方或主流媒体的社会宣传、将信息安全融入义务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并认为有必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立法、执法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能力是有效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三大法宝。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六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不太安全。97.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收到垃圾短信或者骚扰电话。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情况是最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和联系方式是受访者认为最应保护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是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最主要形式。商业机构、网络被认为是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信息安全立法、执法未到位,各种组织机构管理不善和买卖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最主要的三个原因。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安全侵害后选择不予理睬和自行解决。五成受访者不了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近九成的受访者只会偶尔关注或从来不关注信息安全知识,只会偶尔关注或从来不关注网站和机构的用户个人信息管理政策或公告。七成左右的受访者不具备正确设置密码的能力。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总体损失程度不严重。
据悉,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将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安全命题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