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隔阂,让海峡两岸分隔了太久,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曾是那么遥远。近年来,两岸关系的改善和“三通”的实现,使两岸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更加便捷。今年,我有幸作为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参观访问团中的一员,登上了这座宝岛。
过去,我对台湾的印象极为模糊,除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一些零星的文字介绍外,所知甚少。在我的心中,台湾岛地图就像一片树叶,飘荡在浩瀚的海洋中。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这次身临其境,台湾在我的心中,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我也深深地感到台湾既不遥远,又不陌生。
我们从银川飞厦门(经停武汉)用了4个多小时,而从厦门到台北,只需一个多小时。然而就是为跨过这浅浅的一道海峡,两岸的同胞却做出了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当两岸同胞像走亲戚一样轻易往来时,让人顿生沧桑之感。
踏上宝岛的耳闻目睹,让我脑海中不时蹦出两个字:亲切。虽然到台湾需要办理入境手续,仿佛是在作一次遥远的旅行,但落地后我看到满街都是熟悉的建筑、熟悉的牌匾、熟悉的汉字和熟悉的面孔,耳边是听得懂的普通话,吃的是香甜可口的饭菜。来此旅行更没有时差的概念,因为这里与“北京时间”完全吻合。提到历史典故和名人名句,彼此都心领神会;说起祖国的传统文化,大家都能形成共识。而聊起居家生活、教育子女、孝敬老人,更有说不完的话题。难怪,同行者都说,到了台湾,好像还是在家里的感觉。
台湾,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台北经贸协会副秘书长林励秀女士专程到机场迎接我们,一上车,她并没有急于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和行程安排,而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这些宁夏来客聊起“宁夏五宝”,对枸杞和“手抓羊肉”更是赞不绝口,这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原来,她去年曾带领台湾的70位校长访问过宁夏。当晚,台北市经贸协会理事长刘志旋先生用台湾风味的菜肴宴请我们。这位抗日军官的后代,曾筹办多项大型公益活动,对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作出了很多的贡献。饭桌上,主客交流非常融洽,欢声笑语不断,说得最多的话是“两岸一家亲”。席间,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被送了进来,原来,主人得知客人中有一人刚过完生日,特意为他补庆生日,令人感动。
到台湾后得知,海峡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在有些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谁也离不开谁。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同胞和协作单位已经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据我所知,仅宁夏就有多个访问团已经访台,或准备访台。在台北,我还偶遇了几位先期来台的宁夏熟人,原来他们是宁夏期刊学会组织来台进行文化交流的。我还告诉台湾朋友:宁夏京剧团曾两次到台湾演出,我都在《光明日报》上作了报道,他们闻言都报以欣慰的微笑。
就在即将结束访台时,台风“苏拉”与我们不期而遇。台湾朋友给予了很多关怀:耐心地重新安排住所,邀请我们到台北几家久负盛名的特色餐馆用餐;在松山机场候机,遇飞机延误时,又细心、周到地为我们准备好食品。
海峡两岸,民族同根,文化同源,血脉相通,地缘相近,感情深厚,两岸同胞有割舍不断的亲情,是任何人都无法离间的。
在日月潭景区,那里的一位负责人说,台湾有日月潭,大陆有日月山。“日”和“月”并起来就是“明”,这也预示着,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只有两岸联合,中华民族才有光明的前途。我们深以为然。
(作者为宁夏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