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消费观察

    文化消费增长空间何在?

    王亚南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9日   16 版)
    电子视听产品受年轻人青睐。CFP

        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都强调,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主要体现为满足包括文化消费需求在内的基本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共享,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是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生产的终极目标之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来说,如果社会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低下,那么文化生产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文化软实力更是无从谈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生产发展,当地社会人群的文化素养提升,正是其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基础。具体落实到这一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人群之上,正是通过其文化消费需求的规模和质量得以体现。

        最近几年,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界有一种说法,即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一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此推测当前中国文化消费总量,应当已经达到4万亿元。

        事实上,在中国人均产值超过3000美元的2007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仅仅有0.6283万亿元,人均文化消费为476.73元;到2011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总量也只有1.0126万亿元,人均文化消费为753.36元。现实与“惯例”之间的距离为何如此之大?即便以2011年来衡量,其间差距约达3万亿元,不足的部分哪里去了?实在值得深究一番,从中或许能够找出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的可行路径,准确把握并切实充盈全国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重要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分析检测1991年—2011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诸多相关方面的变动态势,就会有惊人发现:假设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必需消费之外余钱增多─→文化消费需求增进之间,保持历年各项最佳比例关系值,同时把城乡之间文化消费需求差距保持在历年最小程度,那么2011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应达到3053.63元,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可达到4.1045万亿元,也就达到“国际惯例”中的4万亿元的标准。这些假设以既往20年间现实情况作为参照依据,本来就是曾经做到的,也是现在应该做到的。

        在这里,全国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诸多差距已经一目了然:一方面,经济发展与基本民生增进、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居民收入增速跟不上经济发展增速,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大大赶不上居民收入增多带来的积蓄增高;另一方面,城乡之间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20年来文化消费城乡比扩大了60.83%,特别是最近10年持续加速扩大。倘若继续维持目前状况,那么即使到2020年,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也只有3.4410万亿元,仍然不足“传说”中的4万亿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进程的预期目标测算中,取1991年—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必需消费之外余钱增多─→文化消费需求增进之间历年各项最佳比例值,同时取同期文化消费城乡比历年最小值,进行“应然”增长空间推演。如果至2020年能够实现过去20年间曾经出现的各项“最佳”协调性,包括城乡之间“最佳”均衡性,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进程中,到2016年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就将超过4万亿元,达到4.7981万亿元,最终到2020年将达到16.6556万亿元。

        文化消费需求是人们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外在表征。一个国家的文化消费总量,一个社会人群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一国民群体的精神生活状态,可以体现这一国家社会的文化创造和生产能力,所谓国家总体文化实力恰恰是从这里起步。

        一个“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富足的社会,全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就是一个起码的衡量指标。按“国际经验”得出的4万亿元其实并不足道,从以往20年来发展状况中揭示出来的现实差距却足以让人警醒。即便实现既往年度“最佳状态”的应然目标测算,在技术上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在现实中也实在不过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期待。

        (作者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系列主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