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背景:明确顶层设计推动回归“学本位”
记者:临沂大学“破除官本位,回归学本位”受到高度关注。读者很想了解,学校的一系列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丁凤云:2011年11月2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怎样办大学、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摆到了重要议程,真正要着力做的就是内涵提升。
怎样提升内涵?学校党委提出主要是三个方面:思路、平台、人才。思路决定出路,更名第三天,全校就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经过广泛讨论,我们确立了临沂大学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设一所“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提出“五年强特色,十年创一流”的战略步骤,确定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施“红色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两大育人工程;提出了“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的三大重点和“质量立校、开放强校、特色亮校”的三大战略,凝练了校风、校训、校标、校歌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标志。大政方针确定后,我们经过教代会充分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我想,我们破除“官本位”、回归“学本位”的改革大致是在这样的背景与发展轮廓下展开的。
解决人才问题:让最优秀人才流向科研岗位
记者:高校强化内涵建设,人才是关键。有一种观点认为,普通大学、地方性大学人才结构上最大的问题是“有山无峰”,临沂大学是怎样解决人才问题的?
丁凤云:人才确实是制约内涵提升的瓶颈。在人才问题上,我们主要从三方面解决。第一步,去年暑期完成了管理干部竞聘。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基层和教学人员认为学校对他们重视不够,机关的工资甚至高于教学科研人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党委、行政经过反复研究,出台了“导向科研、导向基层”政策。“两个导向”重要的指导思想是让最优秀的人才流向基层和科研院所,为最优秀的人才特别是科研人员创造最良好的环境、给予最优惠的条件、实施最倾斜的政策。依据这一政策,一批顶层的、重量级的人才到了科研院所和基层单位,基层与机关处室的干部交流达到四分之三。这种交流改变了干部的思维定势,使大家迅速适应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要求。
第二步是加强中层单位和干部的考核。今年二月,我们出台了考核方案,运用公开述职、网上述评、民主评议、现场观摩、现场打分等考核形式,全校19969人包括1321名教师踊跃参加网上评议。这是临沂大学第一次用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方法考核中层单位和干部,考核结果进行排名,中层单位名次就是对位发布单位的顺序,也是中层单位领导开会的座次,同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极大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第三步是今年七月进行的专业技术竞聘。竞聘涉及1882位教学科研管理教辅岗位的专业人才,党委出台了“导向教学、导向高层次人才”的竞聘原则,把去年的“导向基层”明晰为“导向教学”。“导向教学”就是让科研人员必须兼顾教学,机关内限制很严的“双肩挑”人才也必须兼顾教学;“导向高层次人才”就是待遇要导向高层次人才,学校设了特聘教授二级岗、三级岗,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岗位的待遇。“两个导向”政策出台后,8位现职处长主动写辞职书,要求到教学科研岗位当教授。我当时有点犹豫,但韩校长的话启发了我,他说“辞掉一个处长,多了一个重量级教授,带起一个学科,创建一个品牌,其价值意义更大”,所以我们最后下决心同意他们“辞官从教”。正如媒体报道的,这一举措对打破“官本位”、回归“学本位”起到了导向与示范作用。
回应“不公平竞争”:做不了科研教学的申请了也不批
记者:8位处长和原来一些掌握学校资源的领导干部辞官从教后,会不会对学校能否兑现政策有顾虑?另外,其他普通教师是否担心由于这些处长过去的岗位、人脉等资源优势,而与他们构成不公平竞争?
韩延明:好的政策必须保持连贯性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保持“辞官从教”效应的关键是消除后顾之忧,我们对8位处长不是辞掉后就不管不问了,所有的待遇确确实实是最优惠的。网上关于不公平竞争的议论我们也注意到了。实际上,这8位处长和跟着辞了职的8位科长,原本就是科研、学术、教学能力很强,曾经或一直保持有重大成果的骨干,他们主动“辞官归教”,虽然对管理工作有一定损失,但对于我们推动的“四个导向”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他们个人的价值也重新得到展现。本来适合做管理而做不了科研教学的,即使申请了我们也不能批,不是二流三流人才而是最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我们才批复。
确保改革效果: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去竞聘
记者:临沂大学以优惠政策、优良生态刚性或柔性引进了很多高端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和教学科研一线岗位给以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是否会引起比例更大的普通教师人群或“权势”更大的管理岗位人群的反感、抵触和反弹,最终抵消或削弱改革的效果?我们知道国内一些力推改革的高校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丁凤云:这个问题临沂大学处理得比较好,我觉得与一系列思路、定位有关系。我担任党委书记后,首先向全校提出了“和为贵,学为先,师生为本,事业为重”的指导思想,在制定与实施政策时,采取“存量不减,增量拉开,鼓励贡献”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政策的出台经历了“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的几次反复,通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第三,竞聘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没有限制、阻止任何人,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去竞聘。
韩延明:除了丁书记说的三点,我觉得还有两点。一、我们在引进外来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非常注重对校内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如我们专门出台了《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给予读博期间照发工资、最高报销两万元学费等待遇。二、我们重视对师生员工思想的统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提出,所有的干部都是为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服务的,大学里是最不需要官的地方,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是为教授搬板凳的,而不是指挥教授搬板凳的。我和丁书记聊起来,特别感谢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本报记者 马兴宇 刘小兵 赵秋丽 彭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