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国“外脑”
    马克·巴特兰姆:

    在“美丽中国”绽放人生光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15版)
    巴特兰姆(左二)在实验室。

        马克·巴特兰姆年仅38岁,却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2年。

        巴特兰姆来自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一位资深蛋白质结构、艾滋病和肿瘤等疾病新型药物创新研究专家,现任天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他因对中国生命科学学科作出突出贡献,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对马克·巴特兰姆来说,中国无疑是他的福地。在这里,他从一名青年学者成长为行业专家,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在这里,他遇到相濡以沫的中国妻子。在这里,他迎来了宝贝儿子的出生。

        2000年,巴特兰姆应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之邀来到北京,到清华大学做短期学术访问。没想到,这一来就再也没走,从半年到一年,从短期到长期,他居然从此在中国扎下了根。

        从英国到中国,从故乡到他乡,关山万里,年轻的巴特兰姆不仅没有漂泊之感,而且仿佛找到了身心的归宿。他说,在牛津有非常成熟的运作系统,作息规律、节奏缓慢,让人感觉缺乏活力;在清华则不同,人人蓬勃向上,干劲十足,老师学生都愿意工作到很晚,这种积极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

        巴特兰姆在清华工作了整整7年,做了很多突破性研究,邂逅了他的美丽妻子,也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家。2007年,他受邀到南开大学做特聘教授,这是他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他在南开大学组建了天津市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推动天津市蛋白质结构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2008年起,连续在《自然》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文章。此外,他还积极推进中国教育机构与英国和欧盟的科研合作,成功促成中英联合、欧盟第六框架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

        他告诉记者,天津市对人才非常重视,对医药研究方面的投入很大,滨海新区还特别为他提供了一个知识转化的平台。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他和同事组建了一个很大的实验室,希望能将自己目前做的课题尽快地转化成治疗流感、艾滋病、癌症等疾病的成药。

        来到中国的这些年,巴特兰姆亲眼见证了中国尤其是生物医学方面的快速发展。他说,政府给科研的支持力度成倍上升,科研经费充足、先进设备不断引进、越来越多优秀科研人员从国外回来,学校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让来访的西方知名学者也感到吃惊并给予极大肯定。

        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英美等国家从科研方面来看,过去几年对科研投入总额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来到中国,是在一个对的时间来到了一个对的地方。”巴特兰姆说,“现在‘美丽中国’建设方兴未艾,我很荣幸也愿意全身心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