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既展示军事设施的完备 又揭示边贸互市的繁荣

    宁夏水洞沟藏兵洞又有重要发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05版)
    游客在藏兵洞参观。孟苓摄

        藏兵洞里藏秘密,军事设施露玄机。继6年前的第一次清理发掘之后,位于宁夏灵武市境内的水洞沟明代藏兵洞,在近期的第二次清理发掘中,又有许多新发现:在这个堪称天下奇观的军事防御设施里,居然发现杆秤、升、斗、马镫等“民用物品”,从而揭示了藏兵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尽管战事不断,但那里的边贸互市曾经相当繁荣,长城两面百姓曾有密切交往。

     

     设计玄妙被誉为地道战“鼻祖”

     

        藏兵洞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明代长城军事设施红山堡(又名横山堡)旁,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仅有4公里。由于年代久远、远离人烟,藏兵洞长期鲜为人知。2006年,有关部门对位于峡谷南面峭壁中的藏兵洞清理发掘,清理洞穴965米、面积3200平方米。在洞内清理出土了刀枪剑戟、箭头、铁蒺藜、弹药等武器装备,也发现了暗道、陷阱等防御设施。此外还发现了锅灶、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人们发现:藏兵洞与一旁的长城、红山堡构成了一个绝佳的立体防御工事,其防御设施之周密、精巧、完备,令人叹为观止。人们惊呼其为古代军事设施之奇观、地道战之“鼻祖”。很快,藏兵洞便被辟为旅游景点并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寻幽探奇,去年的游客已有30万人。

     

        藏兵洞的第一次清理发掘,清理长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且仅限于峡谷的南面峭壁,而与之相对的北面峭壁,已有洞口外露。为此,人们非常渴望了解那里的世界。

     

        2010年4月20日至2012年9月10日,有关部门对峡谷北面的藏兵洞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动土方7万立方米,清理洞道2600米,清理面积6850平方米,均超过第一次清理发掘。

     

        现在清理出的主体洞道,宽2米,高2.2米。隐藏在峡谷北面峭壁的藏兵洞,仍然保持峡谷南面曲折蜿蜒、洞洞相连、暗设机关、陷阱密布、易守难攻的特点,洞内的空间比南面也要更大些,其防御功能似乎也更加完善,足以让入侵者防不胜防。

     

        记者在洞内看到,有好几个斜洞的入口都设有“机关”,盲目进入者只要一踏上地面的踏板,悬挂于头顶的铁蒺藜就会落在头顶,足以置人于死地。有一处陷阱,下面锋利的木钉被固定在可以相向转动的两个轱辘上,人一旦掉下,将遍体鳞伤。还有一处陷阱,表面只是平铺了一些木板,但这些木板是可以翻动的,来多少人就会掉下去多少人,而地面上却不留任何痕迹。“生死门”的设置,尤其令人叫绝:一个可以转动的木门,后面隐藏着两个洞口,木门向左一转,人就进了右边的洞口,木门向右一转,人就进了左边的洞口,而这一左一右就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蜿蜒于3公里峡谷两侧绝壁的藏兵洞,巧妙地利用了风雨侵蚀形成的悬崖峭壁,开凿了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进攻的军事设施。而洞内的侧室、陷阱、暗器、粮仓、水井、厨灶、火药库、兵器库、通气孔、瞭望角,除了便于攻守外,还可以满足饮食、休息、长时间驻守之需。藏兵洞的地道,密如织网,上下相接,左右呼应,四通八达,与长城、峡谷、沟壑、城堡有机相连,构筑了内外相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据史书记载,明代鞑靼、瓦剌贵族曾多次从灵州至盐州一带拆墙南下掠夺财物,但他们却从没有攻破过红山堡。有关人员据此分析,包括藏兵洞在内的防御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峡谷南北两侧的藏兵洞,在地下竟然是相通的。将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地下从这面运动到那面,随时增援。峡谷北面藏兵洞的发掘,可以让人对藏兵洞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具体地感受藏兵洞的玄妙。

     

     藏兵之所出土大批民用物品

     

        藏兵洞不同于墓葬,有人觉得里面可能不会出土多少文物,但藏兵洞的第二次清理发掘还是给人带来惊喜。

     

        与第一次清理发掘出土的多为兵器不同,这次出土的文物以生活用品为主。清理发现,本次出土的物品有马镫、秤、油灯、斗、升、格、皮囊、弩等11种。其中,铜杆、木杆秤有171件,铁制马镫有183件,铁质油灯有10盏;木制斗、升、格等量器有36件,皮囊有7件。现在,部分出土文物就展示在藏兵洞内的一个议事厅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杆秤,有双钩的,有单钩的,有大秤砣,也有小秤砣,均以十六两一市斤为计量单位,尽管有些秤杆已经开裂甚至折断了,但上面的铜星依然牢牢地固定在秤杆上,且基本没有锈蚀。

     

        水洞沟旅游公司董事长王亚伟告诉记者,这些杆秤可以满足各种计量需要,最大的可以称300市斤的货物,最小的可以秤金银首饰等精确到最小计量单位的货物。专业人员在清理时看到,这些杆秤是和杂草包裹在一起的,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木斗依然保存完好,卯榫紧扣,四边、横梁均有铁皮加固,仍可以使用。记者注意到,这些器物均有长期使用的痕迹。如此之多的秤、斗、升等计量工具的发现,印证了明代这一区域边贸繁荣的景象,也说明红山堡不仅是屯兵的城堡,而且是互市的场所,曾有大量商贩聚集。考古学者依此推测,在明代,虽然有鞑靼、瓦剌贵族统兵从这里进犯中原掠夺人口、财物、牲畜,甚至骚扰百姓、杀伤边民,但那只是统治者所为,而长城南北的老百姓却一直和平交往,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这里,有战争,也有和平。战争可能是短暂的,而和平则可能是长久的。

     

        这次清理发掘,更让人对藏兵洞刮目相看。尽管“藏兵洞”一词曾见于文献记载,但一个“洞”字已不足以概况这个“地下兵城”。这个可以隐藏数百名将士、攻守自如的军事奇观,能够以如此完整的面貌保存至今,本身也是一个奇迹。(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