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今年以来,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水平,把抓党建的成效体现在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实践中。下一步,我们将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建强阵地,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村级活动场所是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基础平台。为此,我们针对活动场所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举全区之力打响阵地建设攻坚战。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社区阵地建设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二是用足用好政策。联合规划、城建、房管等部门,抬高城中村改造、片区改造的规划“门槛”,严格竣工验收标准。目前,全区已有35个城中村、片区改造项目将办公用房纳入整体规划,6个社区借项目开发的机遇建成了5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用房,为更好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三是实现“三个统一”。统一“居民之家”标识,在群众中形成“有事找社区、社区帮您办”的共识;统一制度设计,实现职责和办理流程公开透明;统一功能布局,设立“三栏两室一厅”,即党务公开栏、居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党员活动室、群众工作室和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以活动阵地为依托,为民服务功能完善的网络。
抓好队伍,调动为民服务热情。围绕“工作有方向、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着力打造结构优、能力强、作风硬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一是奖优罚劣。出台《桥东区农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实现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有据可依,特别是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的村居实施重奖重罚,考核优秀的基层干部给予一次性奖励,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纳入财政事业编制,选拔到乡镇街道任职,真正让干事为民的基层干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形成了干事为民、创先争优的工作导向。二是提高待遇。特别是对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参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吸引优秀年轻人才服务社区。三是强化培训。大力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以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为主要内容,按照需求式培训、菜单式教学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参观、模拟场景演练、支部书记论坛、先进典型巡回宣讲等形式,在基层干部中掀起“学本领、练内功、强服务”的热潮。
健全机制,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着眼于服务群众长效化、常态化,我们从多个方面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和谐发展。一是建立“三议两审一组”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对征地、拆迁等重大事项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三议两审一组”机制,即决策环节做到“一事一议”小组初议,两委联席会复议,村民代表会终议;监督环节实行乡镇党委审核把关,审批备案;执行环节成立专门的理事小组负责具体运作,事毕组散。二是成立“党员365工作室”,实现联系服务群众每一天。在村、社区普遍建立365党员工作室,做到有场所、有标牌、有制度,开通热线电话。每天有1名党员在工作室坐岗值班,通过开展“党群恳谈日”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三是规范党组织设置机制,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积极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趋势加大的实际,在党组织设置形式上做到“三个延伸”,即:向两新组织延伸,探索“社区+两新组织”的互助共建新模式;向居民楼院延伸,建立社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单元党员活动点的三级组织网络;向特殊人群延伸,在离退休党员集中地建立离退休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开展“四就近”服务,将200余名老党员纳入管理。
创新载体,凸显服务群众效果。选派了128名机关干部驻村、社区开展帮扶,通过整合基层党组织、驻村、社区工作组、区直帮扶部门的优势资源,开拓服务思路。一是细化便民举措,畅通基层服务渠道。开通“160885”便民服务热线和网络服务平台,集中受理居民求助、救助、咨询、投诉等非紧急类诉求。二是借力志愿队伍,整合基层服务资源。组织各级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党员以及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开辟“七彩服务”通道,为残疾、空巢、贫困等七类弱势人群提供相应志愿服务。三是谋划特色活动,拓宽基层服务途径。围绕“基层求发展、群众得实惠,幸福感大提升”,开通了保障、阳光、惠民、温暖、平安、靓丽、文明等七路“幸福直通车”。一系列创新活动载体,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形成了具有桥东特色的“大党建、大服务”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