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福建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的“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该校联合台湾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两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而成,致力于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不断拓宽对台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在闽台合作办学、合作研发项目、对台招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福建师范大学为何能屡屡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黄汉升教授表示,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校找准自身定位站位、获取发展动力的根本途径。“面对当前福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战略要求,福建师大要在对台交流合作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对台交流与合作水平。”他这样说。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新模式
黄汉升对记者介绍说,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渊源深厚。该校主要前身学校之一、成立于1941年的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有10多位校友在台湾回归之初到台湾高等学校担任校长或学术骨干;有110多位校友在台湾回归后东渡参加教育工作,大多成为台湾教育界骨干力量,为台湾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台湾初归祖国时,又有10多位校友到台湾高等学校担任校长或学术骨干。学校另一前身学校、成立于1944年的国立海疆学校,是抗战胜利前夕创办的一所高等院校,专门为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培养教师与行政人员,该校毕业生大多派往台湾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师大充分发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着力打造两岸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前沿重镇和重要平台。近年来,学校及时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海西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通过吸收利用台湾高等教育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借鉴台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较为成熟的办学体系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校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黄汉升介绍说,学校把闽台合作办学作为推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在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上做出有益的探索。2009年,学校先后与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台湾高新科技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开展“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招收旅游、传媒、云计算、动漫等专业学生。
在人员来往方面,3年来,学校共组团30余批赴台实地考察学习台湾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教学和管理方法;邀请并接待台湾来访考察团40余批。在学术交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学校年均举办海峡两岸学术会议5次以上,为两岸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对话交流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效果。
以两岸青年交流为重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黄汉升表示,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黄汉升介绍说,早在1998年,福建师范大学就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最早两所实行对台单独招生的试点院校之一。目前,在学校就读的台生涵盖博士、硕士、本科等各个不同层次,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优势学科。
“福建拥有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教育素材,是对台湾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教育的独特资源。”黄汉升说,在台湾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学校注重结合闽台独特的文化资源,开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台湾籍学生参加文化寻根、夏令营、共度传统节日等活动,每学期精心策划语言实践活动,让台湾学生深刻感受闽台文化,从而加深中华民族文化情结,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
为了促进两岸青年的双向沟通,福建师大还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和广大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成为福建省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单位,有效提升了学校在闽台两地的形象和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福建师大共有200多位青年教师先后赴台湾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友好访问、开展合作项目研究或学术考察等;先后选派249名青年学生赴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铭传大学、世新大学等台湾高校交流学习。
以两岸关系研究为支撑,提供对台决策咨询服务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福建师大始终坚持应用研究的先导地位,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长期致力于历史地、全面地、现实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台湾问题,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黄汉升介绍说,“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涉台国家级项目10余项、部省级项目126项,产出了一批具地域特色和唯一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特别奖等表彰;完成79项专题调研任务,提交了92份决策咨询报告,其中2项调研成果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咨询报告,整体研究水平在全国相关领域居领先地位。
学校发挥福建省唯一的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平台作用,加强对闽南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妈祖文化、闽台民间信仰,以及闽台区域的族群、文献、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形成高水平成果的基础上,对台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系统总结,积极为政府相关部门对台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2005年,学校斥资100多万元,收集珍藏两万余册极具闽台区域特色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汇聚校内外研究力量,编撰完成百卷大型历史文献《台湾文献汇刊》,为揭示台湾历史发展变迁,揭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填补了台湾历史文化研究在文献资料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
“当前,学校还在建设‘平潭产业创新联合研究院福建师大研究中心’、‘台海关系研究中心’等新一批人文社科研究平台,着手筹划将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我校已故教授俞元桂先生的文集在台湾出版。”黄汉升表示,相信新一批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研究成果的面世,对于加强海峡两岸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