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舍外早梅》的图画诠释

    朱美禄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2日   12 版)

        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有《舍外早梅》诗:“行遍江村未有梅,一华(花)忽向暖枝开。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这首诗被丰子恺作为题材在六册《护生画集》中画了两遍:第二册以《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为题画了第一遍,第五册以《寻香》为题画了第二遍。

        丰子恺以《舍外早梅》诗为画材,可谓是以直观的图画对诗歌进行诠释。在《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一画中,丰子恺描绘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大河,彼岸是一个村落,此岸一驻足江边的年轻女郎正注目一株古老梅树虬枝上点点绽放的梅花。这情景很自然地让人想起了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而“暗香浮动”在图画上如何表现呢?丰子恺明显借鉴了“踏花归去马蹄香”一画的构思方法,画了一只黄蜂正飞舞在梅花枝头。而“一只”黄蜂,也暗示了梅花开得不浓烈,只是暗香浮动,若有似无;假如蜂儿成群结队,那就不是幽香,而是非常浓烈的香味了。再说梅花开在百花肃杀的冬天,这个季节的昆虫相比春天而言要少很多,只有一只敏感的黄蜂捕捉到了幽香的信息,于是便寻香来了。

        这幅画的题画文字就是《舍外早梅》诗。早梅是历代诗家颇感兴趣的诗题,唐代诗僧齐己《早梅》一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这是著名的“一字之师”典故的由来。将翁卷这首《舍外早梅》与齐己经过郑谷建议修改后的《早梅》诗比较,可以看出两首诗在构思和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齐己的《早梅》诗以“一枝”来凸显“早”意,而翁卷《舍外早梅》则以“一华”来凸显“早”意。当然,因为翁卷生活的年代后于齐己,翁卷受到齐己诗歌的启发是毋庸讳言的。

        需要说明的是,丰子恺对于“一华”的表现,就是画了一枝绽放的梅花。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的理解接近于齐己“一枝开”的意思。为什么同一树梅花,花开次第不同呢?常言所道的“向阳花木易为春”,大概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但是,和齐己接近的想法却导致了丰子恺对翁卷诗意的误读,翁卷诗中“一华忽向暖枝开”,本意应该是一朵梅花开在向阳的树枝上。

        也许意识到自己背离了翁卷的原意,丰子恺在第五册《护生画集》中以《寻香》为题作画时,便对此前的处理不当有所纠正。在《寻香》的画面上,作者仍然以彼岸江边村落作为远景,但是把江村的常绿树置换成了落叶树,更加突出了严冬的肃杀。近景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凸显了此岸横空出世的梅枝,枝上长满了花蕾,但是只有一朵梅花业已开放,一只蜂儿正在花边飞舞。这幅画题画诗没有变,但是空间层次更加分明,对于“一花”的理解也由“一枝花”变成了“一朵花”。

        翁卷《舍外早梅》一诗意象繁复,显在意象有“江村”、“一华”、“暖枝”、“黄蜂”以及“舍”等,隐含的意象还有步行的“人”和作为寻找对象的“梅”。《黄蜂何处知消息,便解寻香隔舍来》一画中出现了人物,这当然和翁卷诗中“行遍江村未有梅”之句有关,丰子恺在画中描绘了一个独步江村的女郎,可见“行”的主体是人。而在《寻香》一画的构图中却没有人物,人物消隐,寻香的主体就变成了黄蜂了。

        《护生画集》的创作历时四十多年,前后有一些重复的现象。这两幅画题材相同,但是画面迥异,说明了丰子恺的创作不是机械地自我复制,而是在重复中又有变化和创新。自古皆叹解人难得,丰子恺以两幅画对翁卷《舍外早梅》一诗进行了形象的诠释,“一花”之解虽未必尽然,但也算是千古之下“理想的读者”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