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观察与思考

    “校企一体化” 创新高职办学模式

    作者:师承瑞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1日 14版)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坐落在重庆市黔江新城舟白职教园区,占地500余亩。开设有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船舶驾驶、园林、幼儿教育、民族舞蹈、旅游等23个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专业。近几年来,学校办学理念创新,管理精细规范,育人质量高,就业渠道畅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学校的社会声誉、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图为学校服装专业学生在专业实习教室进行服装剪裁学习。樊世刚摄

        如何办好高职院校是摆在全国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来研究。为此,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走“校企一体化”办学的路子方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院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学和实际生产融为一体;同时做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值得欣慰的是,“校企一体化”办学使企业尝到了甜头,他们可以参加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一入学就可以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所需技术等纳入教材,搬上课堂,让学生提早介入,提前熟悉工作岗位,还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一体化”办学所带来的教育特性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性。即学院与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共同构筑一体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共同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实现能力培养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共同营造企业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与员工对接的一体化合作要求。

     

        稳定性。从学院角度考虑,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真正实现“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学生及家长满意、学院满意”的办学目的;从企业角度考虑,校企一体化的好处是:有利于企业员工的本土化、文化相通、便于交流、生活便利、工作安心,职工队伍素质高、能力强、和谐稳定,能够有效地避免员工跳槽、人才流失、技术失窃、不安定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节约企业管理成本,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学院学生的刻苦学习、创新创造和技能提高;有利于促进合作双方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实效性。“特变电工鲁缆班”等一系列冠名班级的组建,使校企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实现了全方位、无缝隙对接融合,遇到问题能够迅速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瓶颈。为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合作企业主动将安全知识培训纳入学生的岗前培训计划,并为学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实习期间还为学生支付实习工资、发放餐费补助等,实现了学生顶岗、实训、成长、就业的良性循环。

     

        发展性。学院与合作企业采取共同招生、师资互聘、技术交流、企业员工培训、设立冠名奖助基金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全面合作,不仅拓宽了企业用人市场和员工培养基地,也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步实现了从单纯的毕业生就业向人才共育发展,从单纯的员工招聘需求到关心关爱学生的成人成才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形成了“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机器转”的办学新模式,企业不再只是单纯的用工单位,而是必须具备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双重身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培养、双向管理、终身教育”。

     

        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直接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他们从人才、技术、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全面支持学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学院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其效果十分突出。

     

        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通过企业捐建、捐赠等形式,学院建立了13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在197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在,只要学生达到了学业标准,就能保证100%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获得了连续的不间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支撑,增强了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校企一体化”办学使学院的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方向更加明晰,办学质量更有保障。学院对开设的200多门专业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共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9门。学院聘任行业企业兼职教授104人, 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备“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双师素质。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权利、责任、义务和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制度化、经常化和科学化。

     

        (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