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原汁原味 BOOKS & MUSIC

    托尔斯泰出走之后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书介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9日   12 版)

        191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82岁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私人医生的陪伴下,秘密离开其生活了60年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不知去向何方。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俄国乃至全世界。从此以后,有关作家的出走原因及作家之死引起世人无尽的猜测与联想……

        一百年后,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巴维尔·巴辛斯基运用大量档案材料,写成传记小说《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小说在生动构拟托翁生命中最后日子的同时,逐渐铺陈开作家的一生。这种叙述方式既突显出小说的“逃离”主题,即作家四十年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酝酿了他最终的“逃离”而不是“出走”,又使情节的发展富有张力,引人入胜。小说涉及有关托翁各个方面的细节:他与教会的关系,他家里常住的门客与往来频繁的客人,家庭生活的财政状况,他的婚姻生活等等,并对他的不辞而别进行种种分析:他是要自杀吗?他是个“厌妻者”吗?他是潜在的同性恋吗?针对苏联时期流行的“托尔斯泰的离开是为了和自己的人民在一起”这个广受接纳的观点,巴辛斯基提出自己的看法:“托尔斯泰离开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不死。”传记大量引用托翁的日记、信件、自传,托翁亲友的通信、回忆,以及后世作家写过的种种关于托翁的文章与著述,使读者本身也参与到分析与揣测中来,获得别样的阅读感受。

        巴辛斯基凭借这部小说获得2010年度俄罗斯“大书奖”的头奖,奖金高达300万卢布。在获奖感言中巴辛斯基笑称妻子曾经抱怨他“对托尔斯泰的家人比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多。”(侯玮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