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光明情结

    良师·益友

    郑保卫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7日   09 版)

        我与光明日报结缘,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1964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读报自然成为我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当时我最钟爱的报纸中就有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之所以受我们大学生青睐,是因为她是以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科技、文化、理论界人士为主要读者的报纸,其内容多是反映知识分子学习、科研和文化生活的,是为知识分子了解国内外大事,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学习人文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陶冶性情和加强思想道德涵养服务的。可以说除了课堂学习外,我的许多知识信息是从光明日报等一些报纸上获得的,包括上个世纪60年代新闻媒体上宣传的一些模范典型人物,许多也是从光明日报上认识的。

        在我对光明日报的印象中,最需要提及的是1978年5月11日该报发表的署名“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拉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掀起了全国思想解放的浪潮。作为一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当时看了这篇文章真有醍醐灌顶之感,感觉让人心里透亮,找到了认识长期以来无法说清楚的一些极“左”现象的钥匙。后来我又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是我们人大新闻系的系友胡福明,因而更加感到亲切,由此也对光明日报生发出一种格外的敬意。

        1978年春天,我报名参加了“文革”后国家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为了应付政治科目的考试,同时也为了了解当时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些新变化,我天天翻看单位订的一份光明日报,从中了解到许多时事政治和新闻业务方面的内容,使我获益不少。可以说是光明日报伴我度过了备考期间的那段难忘的时光。10月,我考回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研究生。作为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些报纸成为我们每天必看的报纸。

        1981年研究生毕业,有位老师推荐我到光明日报工作,我也一直把当记者作为实现自己新闻理想的目标,但后来我遵从导师甘惜分教授的建议留在了高校,这样就失去了一次融入光明日报,成为“光明人”的机会。

        此后,我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工作,这使我与光明日报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去阅读和评论光明日报等一些报纸,从中学习经验,总结提高;在学术研究中,我也会从光明日报等一些报纸上找题目,找案例,使得发表的论文能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新闻工作实际。

        通过长年的读报评报,我感觉光明日报通过深化改革,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创新、发展,报纸的版面越来越活泼,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字越来越生动,反映的思想越来越深刻,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重点报道,显得大气、有深度和力度。当年报纸重头推出的罗健夫、栾茀等一批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知识分子,其形象熠熠生辉,生动感人,教育和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人。

        最近在“走转改”活动中,光明日报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采写了一大批接地气、达民情、连民心的鲜活报道,赢得了读者的好评。例如报纸连续推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报道,把一个个在乡村学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操心受累的平凡老师们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冲击,也得到净化,发挥了新闻媒体特有的教育、激励和鼓舞作用。

        近两年,光明日报同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报社新闻研究部和其他一些部门同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共同做课题,搞研究。例如我们曾共同做过当前舆论监督状况的调查,做过新闻界职业道德状况的调查等,我还不时地应邀就报纸的一些重点报道写评论文章,就“走转改”活动撰写论文,为传媒专栏写新闻时评等。

        总之,近半个世纪的情缘,光明日报成了我的良师和益友。作为朋友,我真诚地希望光明日报能够发扬传统,继往开来,越办越好,努力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

        我想,作为一张全国性的有影响的报纸,应当力求使自己的特色更加鲜明,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满;使自己的报道与读者贴得更近,与生活贴得更近,与实际贴得更近;使自己的文章锐气更足,力度更大,效果更好;应当尽可能减少那些程式化的东西,不痛不痒的东西,新闻性不强的东西,要让自己的报道真正使读者感到有益、有用、有趣,使自己的报纸真正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知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