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已经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快速增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意味着我们正经历从追求“国富”到更加重视“民富”的理念转变。收入翻番,从愿景到现实,还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迈出实质性步伐……
1 从总量指标到民生指标,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体现了富民追求
收入翻番,体现民生优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两个翻番”、“两个同步”: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翻番,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的翻番;两个同步,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另一个是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十八大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历史地看,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连续进行战略设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的前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把这一目标调整为人均GDP翻两番;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
“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提法,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强调,“这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同时提出,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也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那么,未来几年,收入翻番的目标应该如何实现?持续增收如何保障?
2 数字目标已定,关键是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增长,是货真价实的增长
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方式需转变
“这两个翻一番的指标,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GDP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
胡鞍钢表示,数字目标已定,“关键是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增长,是货真价实的增长。”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时,特别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其中,含义颇深:居民增收不可能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没转变的情况下实现。
在世界经济中,一个国家劳动力的报酬与这个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在U型曲线中,如果我国企业未来还是处于底端,那仍然是走低劳动成本的老路,居民收入就不可能上去。只有依靠转型升级,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才可能使得我国劳动力报酬更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加。反过来,增加居民收入也会形成倒逼机制,那些走老路子的企业只能被淘汰。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是转方式的利益导向,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落实到经济利益导向上,才能形成转方式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从而有效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也只有收入增长了,才能拉动内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指出,“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们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现在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真正繁荣,因此人均收入指标就显得更加重要。”
由此看来,翻番的目标只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更深的含义是:只有两者同步了,两个增长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获得不竭动力。
3 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工资的提高,还意味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缺口的弥补
为收入做加法,为支出做减法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9.2%,增速远高于未来“翻番”所需要的7%的速度。但很多人的印象是,收入确实增长了,经济压力却没有大的减轻。
十八大会议召开期间,一名小记者提问:“现在房子太贵了,很多同学爸爸妈妈买房子把钱都花光了,还向银行借了很多钱,没有钱给孩子买东西,怎么办?”杨宜勇表示,几年来保障房和社会保障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就当前来看,我国城乡中低收入居民在住房、教育、就医、养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压力。随着城市不动产等价格的过快上涨,广大城市中低收入居民面临不小的负担。
据了解,年底前我国将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就收入翻番的目标与物价的关系,专家纷纷表示相关方案将会考虑物价因素。胡鞍钢说:“这个‘翻一番’目标自然是扣除价格因素,这是货真价实的倍增计划。”另外如果我国经济能积极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供给充足、成本下降,就可以抵消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驱动型通胀的风险。专家表示,未来物价的控制是乐观的。
另外,“老百姓也期盼着国家加快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杨宜勇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工资的提高,还意味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缺口的弥补,收入分配改革既是做‘加法’,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也是做‘减法’,减轻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负担。”
由此,十年翻番不只是收入增长目标,更是百姓的幸福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扎实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把科学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4 在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的情况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
过去十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越来越多中国人享受到了免费的好处——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公园、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
但《社会管理蓝皮书》中显示,反映收入差距的中国基尼系数仍然达到0.438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乃至不同人群之间,仍然横亘着一道道“鸿沟”。
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杨宜勇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的情况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再分配时更加注重公平,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适当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适当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行业差距,适当提高简单劳动者的收入;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收入。”
杨宜勇说,初步预计,国家还会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这都会带给我们更多期待。本报记者 陈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