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四大变化铸就十年科普辉煌

    徐延豪(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05日   10 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普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条件,着力推进和实现科普的法制化、社会化、均等化和民生化,这四大变化铸就了我国十年科普的辉煌。

     

     《科普法》颁布实施,科普的法制环境和工作氛围显著改善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称《科普法》)。作为世界上首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科普法》将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基本方针、重要政策和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了科普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科普工作切实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普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由此,开创了我国科普法制建设新局面。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实施了地方科普条例或科普规章,有7个省会城市或较大城市颁布实施科普条例或科普规章。经过十年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普法制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科普的法制环境和工作氛围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深入实施,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切实将科普工作聚焦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扎实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大科普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机融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90%以上的地(市、州)和80%以上的县(市、区)成立了科学素质实施工作组织机构,23个省(区、市)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形成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科协、宣传、财政、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经过不懈努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3.27%,比2001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

     

     科普活动蓬勃深入开展,科普创新层出不穷,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十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紧密围绕主题,仅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共组织开展了近两亿项各具特色的科技类活动,直接参与公众突破5亿人次。“科技卫生三下乡”、“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科技列车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等都已成为公众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针对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地震、雨雪冰冻灾害等疫情、突发事件,科协及时动员和组织科技界、新闻媒体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民生科普。

     

        十年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科普活动共举办各类活动20余万次,直接参与活动的人员超过16亿人次。2006年起,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截至目前共安排资金13.5亿元,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全国8253个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带头人进行了奖补,激励支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致富典型辐射带动农户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2012年,中国科协与财政部又启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对全国500个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奖补,支持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普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十来年,各地各部门以“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教育和培训、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十年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联合制定颁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将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政府的工作规划和计划。这十年是中国科普场馆建设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时期,仅全国的科技馆竣工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中央、地方总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底,全国28个省区市至少拥有一座省级或省会城市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58%已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近200座是十年来新增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多领域稳定发展,总数达到1248座。科普大篷车配发数量从2002年的25辆增加到607辆,累计行驶167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83600余次,受惠群众达1.09亿人。中国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项目已经启动,未来五年内将有超过3亿的公众受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