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民强,国家才能强。一个民族的独立自强、生生不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发展后劲,都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科学素质正是国民素质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当老百姓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时,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十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地传播和推广着科学技术,不计其数的科普活动在全国开展,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仅在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就举办了180384场科普讲座,8910万人在这些讲座中学到科学知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992座科技场馆,也让每个人都可以便利地领略科学的魅力;21378个分布在农村的科普示范基地,将农民兄弟们最需要的科学技术送到他们身边;有4119万青少年,在各种各样的科技竞赛中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十年的坚持不懈,让对科学的崇尚和追求渗透到每个人的思维里,让他们保持开放和批判的科学思维,同时,也在维护着每个人的精神幸福、心理健康,让每个人保持健全的自我意识和对世界图景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
立法保障
——世界上首次用法律保障科普事业的发展
除了中国,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对科普的重视上升到国家立法的程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随着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科学技术的普及被定位为国家的长期任务。
科普事业的巨变由此开始,在《科普法》中,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这意味着科普成为由国家推动的事业。《科普法》的颁布,也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至此,科普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
作为世界上首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科普法》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普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紧接着,在2006年,为了落实《科普法》,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其中明确了科普工作的实施原则、实施主体、基础工程和保障措施,还对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进行了区分,形成了规范化制度、行动计划和推进机制。
十年来,在《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推动下,我国科普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科学素质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1.4%提高到3.27%
公民的科学素质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会影响到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从1992年开始,作为公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量化指标,一直是衡量我国公民对科学的熟悉程度的标尺,也是与其他国家比较的参考指标。
在2001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这意味着,在一万个人中,只有140个人能够做到“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然而,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老百姓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第8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时,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27%,这意味着每一万个人中,就有327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尽管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关键词
全民参与
——让每个人都加入领悟科学的行列
十年来,科普活动已经渗入到社会的缝隙里,为了满足老百姓对科学的渴求,科普场馆建设速度达到了最快水平,中央、地方总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建设科技馆,经过十年的历程,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新建近200个,全国28个省区市至少拥有一座省级或省会城市科技馆。
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不断开展。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统计,十年来,科协系统举办科普讲座累计达到1338582场,仅2011年,就有8910万人聆听了各种科普讲座;十年来,科协系统共在全国举办科普展览553109次,仅2011年,就有17191万人从中学习到丰富的科学知识。
除此之外,由中国科协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种类从2002年的964种增加到了2011年的4277种,丰富的科普图书种类,让众多的人们从中汲取到了科学的精神食量。从2003年至今,中国科协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各类相关活动举办总数已经超过20万次,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6亿人。
健全的科普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科普活动之中。
关键词
科普惠民
——将老百姓需要的科学送到他们身边
十年来,为了让人们掌握生活必须的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利用科学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科学技术总会被送到老百姓身边去,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偏远地区,人们也能体会到科学的魅力——科普大篷车数量达到607辆,累计行驶1670多万公里,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在海南,都能看到这个“流动科技馆”的身影。中国科协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建立了中国数字科技馆,从2008年建成至今,数字科技馆的访问量已突破1.7亿人次。
2011年,全国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达到21378个,在最需要科学技术的农村地区,这些科普示范基地正在发挥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能力的积极作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正在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给予全国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资金支持,鼓励农户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支持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本报记者 詹 媛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