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周和平谈国家图书馆开馆接待读者100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8日 09版)

        近日,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来到光明网名家访谈栏目,畅谈近年来国图服务工作、数字图书馆推广和文献典籍保护等多个重点项目及国图未来发展举措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国图的发展

     

        每年为500万读者服务

     

        周和平: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成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12年8月27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

     

        国图的馆舍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当时仅文津街馆舍3万平方米到现在三处馆舍总和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馆藏3000万册,成为世界上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图书馆。馆藏中文和外文文献数量是6比4,中文数量世界第一,外文数量国内第一。现在每天有1万多人次,每年有近500万人次到馆阅览。图书馆是为社会服务而设立的,国家图书馆从开馆服务之初到现在经历了100年的历程,它不断向社会开放,不断增加文献数量,不断创新服务项目,真正发挥了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工作职能

     

        为中央立法决策服务

     

        周和平:国图在立法决策服务方面工作不断拓展。例如,一些重要法规的立法、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有关部门经常到国图来咨询,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图还通过在中央和国务院部委建立部委分馆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使部委分馆成为这个领域内文献的最终查找地,目前已经建立了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全国政协机关等13家分馆。根据各部委的需求,建立了“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的定向推送。每年“两会”期间为代表、委员提供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并逐步拓展为面向全国、面向“两会”代表和委员日常立法和参政议政工作提供服务。

     

        另外,国图还承办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从2002年开始已经举办了10年,将近200场讲座。领导干部们认为,通过听名家讲座拓宽了眼界,在作决策时眼界更加开阔,考虑问题时思维更加广阔。讲座对于领导干部们提高治国理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功能

     

        多层次服务覆盖各类人群

     

        周和平:国家图书馆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做好立法决策服务同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为重点科研、教育与企事业单位服务。跟踪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重点建设项目的需求,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通过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教育科研服务。

     

        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国图实现免费开放,到馆读者服务便捷高效,总馆北区有3000余个座位,读者凭借身份证就可以进馆。远程服务资源丰富、途径多样,国图有超过400TB数字资源已在网络上发布服务,并开通了基于手机和数字电视的服务。社会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每年举办数十场展览和200余场讲座,都是免费的。

     

        三是为图书馆业界服务。国图依托中国图书馆学会等行业组织,开展许多为业界服务的项目;组织重点领域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很多都成为行业标准;通过“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为业界免费提供编目信息;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升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重点促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周和平:一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使省、市、县各级图书馆都具备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能力,将这个网络搭建起来,整体提升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形成一个新的服务业态。“推广工程”是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由各级图书馆实施完成的工程,它能够整体上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意义重大,我称之为我国图书馆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对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国图成立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部署在全国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主要内容是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实现国家对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培养一批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古籍保护,目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是非常有特色的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同时外敌入侵,是国家处于重大灾难的一个时期。民国时期文献忠实地记载了这段历史,弥足珍贵。但是,由于当时机械造纸工艺落后,纸张极易酸化老化,一些文献已经严重残损,如果不抓紧进行抢救,我们的民族历史将面临断层的危险。今年,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已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率先启动,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未来意向

     

        国家典籍博物馆2年建成

     

        周和平:国家图书馆将利用总馆南区馆舍改造的机会,建设一个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文献,很多孤本或者稀有品种,一般情况下读者看不到,我们如同保护文物一样,将它们保管在善本地库里,但是这些典籍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读者看不到就发挥不了这些珍贵典籍的作用。在总馆南区,国图将开辟出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作为典籍博物馆,预计2014年建成。典籍博物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阅览室,通过展示珍贵文献,让社会公众加深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这是图书馆发挥自身职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国图播报”有特色

     

        周和平:由国家图书馆和光明网共同开办的“国图播报”专栏已经正式上线。这个专栏在国图开馆接待读者100周年的时候推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明网成了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也成了光明网的一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将来,国图的一些专题数字馆藏,可以借助光明网来传播。“国图播报”专栏首先创意好,其次形式好,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希望通过光明网的平台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图,走进国图,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

     

        周和平: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各类图书馆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图书馆,主要是提供书的服务;现代的图书馆将到馆阅览、网络服务、社会教育、展览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在传播知识方面处于核心位置。

     

        文字整理:姚源 辛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