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朱慧慧:“翔音”姑娘最美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7日 03版)
    朱慧慧近照。曹忠伟摄

        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在对方的眼睛里,那朵微笑是发光的;

     

        当我们伸出双手,扶在对方身上,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

     

        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对耳朵是发光的。

     

                                                    ——朱慧慧 

     

        在浦东机场候机楼内,现场问讯“翔音组”常常被旅客和工作人员称作“候机楼第一岗”——不仅因为她是旅客进入候机楼出发大厅后最先遇到的一个服务岗位,更因为“翔音”姑娘们耐心的服务、娴熟的技能、亮丽的形象、亲切的微笑,给来往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0后的朱慧慧便是“翔音组”的一员。

     

        朱慧慧落落大方,亲切、从容又透着一股自信。她是“翔音组”室主任,在“翔音组”已服务了10年。

     

        “翔音组”负责为旅客提供候机楼内方位设施指引、当日客运航班查询、并对疑难问题提供指引解答。十年来,朱慧慧带着姐妹们想尽办法“把问号拉直,把微笑画圆”,不让踏进上海空港的每一位旅客失望。

     

        “首问负责、百问不厌、温馨有礼、宾至如归”,这是“翔音组”提出的服务宗旨。朱慧慧和姐妹们总结出“三心”工作法——会心聆听、倾心答复、精心相助,以关注旅客需求为出发点,概括出了“多说一句,少说一句”、“巧用礼貌用语”、“快速处置”、“称谓服务”等服务小法则。

     

        一次,朱慧慧接待了一位澳大利亚华侨蔡女士。来柜台时,她已经紧张得话也说不清楚。在朱慧慧耐心地安慰下,逐渐平复情绪的蔡女士终于将原委讲清楚:原来她刚从杭州赶来乘坐航班回悉尼,一时大意将心爱的小提琴遗忘在长途大巴上了。朱慧慧立即帮其拨打各方电话,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那辆大巴,并请求巴士公司将小提琴送至杭州蔡女士的朋友处,终于让蔡女士安心地坐上了返程的航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朱慧慧看来,服务工作不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操作,服务工作需要用心,更需要知识和智慧,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实践心得,朱慧慧提出实施“翔音”工作日志计划,动员组员将工作中遇到的旅客需求、自己认为有效的回答技巧和方式记录在日志上,定期归纳总结。在她的带领下,“翔音组”的每个成员都坚持做有心人,从旅客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形成“翔音问讯宝典”。

     

        连续十多年服务旅客,朱慧慧觉得自己很幸运:长了才干,添了知识,她把与人交往看作是最大的快乐与享受。作为80后,她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等。她说:“我愿永远是一名普通的‘翔音’,在服务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