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心中的牵挂(34)

    为了村支书的临终嘱托

    ——珠海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义诊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07版)

        “来啦、来啦!快看啊!”

        “真的吗?在哪儿?”

        2012年10月18日上午9时许,珠海市珠江口西岸一座偏远的小山村突然喧嚣起来,扶老携幼的乡亲们聚集到村头公路边,迎接远道而来的医疗专家。

        乡村义诊大篷车刚停下,满含热泪的父老乡亲们就帮着搬器械、抱药箱,爷爷奶奶们纷纷拉着医护人员和珠海扶贫干部的手,连声地感谢城里的恩人没有忘记老支书的临终嘱托!

        “獭山村老支书崔卓平在任20年,一心为乡亲们办事,从来没把治病放在心上。”一大早赶来的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镇委书记林乐春告诉记者,直到今年7月,崔书记病逝前还在嘱咐市里扶贫干部莫小莉,一定要把村里的排洪渠、水电站和休闲公园建好。同行的珠海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员詹鸿基钦佩地说,在他们医院收治的癌症病人中,崔卓平是最严重的一例,食道癌严重到吞咽不下口水,肿瘤侵满了骨肺肝肠。很难想象,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是以怎样的毅力在带病坚持工作啊!

        此时此刻的獭山村村委会二层小楼里,成了珠海市人民医院的临时门诊和特殊病房。坐诊台上一溜儿摆放着“内科”、“眼科”、“妇科”、“理疗科”、“取药处”等指示牌,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凑上前来,絮叨着自己的病情,请求大夫手到病除。为方便乡亲们看病,十名“白大褂”索性撤去这些多余的指示牌,在不断询问声中,耐心细致地了解病情,反复叮嘱用药,一个个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如儿女孝敬双亲,似知音倾听呼唤。一听说有抱着的、躺着的、搀扶着的残疾人,高龄老人或重度患者来了,马上就有“白大褂”楼上楼下小跑着赶去诊治。

        “大姐,你恢复得不错!来,拿着。”妇科主任医师沈丹紧搂着她的病人郑积兰,一边安慰,一边热泪盈眶地送上对症药品。沈丹对记者说,去年6月,扶贫干部莫小莉和珠海市红十字会把奄奄一息的郑积兰送到医院时,她的肠管间质瘤已经破裂,腹腔积血达2000多毫升,手术前我鼓励她说,相信我,一定要好好活着!积兰果真很坚强,挺过来了,今天正好利用休息时间来给她复查。

        伴随着感动和热泪的义诊持续到下午3时许。手拿珍贵药品和专家处方的乡亲们满意地离去后,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才想起要去镇上吃午饭。

        “老支书啊,您听到了吗?獭山乡亲们病有所医了!”汽车开动时,新任村支书崔细佃的喊声久久地回响在医生的耳畔。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