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南京四校连庆各显学科特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06版)

        今天,南京四所各具特色的学校,不谋而合迎来校庆,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共迎110周年华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庆祝60周年华诞,三江学院则举办了建院20周年的庆典。同样是校庆,四所学校却彰显出了各自的学科亮点,精彩纷呈。

     

        围绕学科办校庆

     

        如何在校庆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记者发现,四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将校庆特色定位在了学科特色上。

     

        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庆现场,一块由五种“树种”拼成中国地图的牌匾夺人眼球,五种树种分别为:江苏东台银杏、新疆喀纳斯湖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海口的红树林、黑龙江加格达奇白桦树和河南洛阳的牡丹花种。“这5种树种分别是我们从祖国东、西、南、北、中寻访了100多位南林校友之后,采集回来的。”南林大校团委书记赵晶介绍说,“树种虽小,意义却非比寻常,种子都是由我校校友培育而出,真正体现了我校110年来‘扎根泥土,魂系大地’的情怀。”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砚湖旁直冲云霄的“火箭”是一大亮点,这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捐赠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模型按照1:5比例制作,并印有中国国旗和“中国航天”四个大字,CZ-5的型号标识清楚地显示在火箭上。这气势磅礴的火箭不仅代表了南航大60年来在航空事业上的成就,更是南航大人“航空报国”追求的真实写照。

     

        南京农业大学庆典上,全球首家以农业为特色的孔子学院的成立,彰显了南农大的“农情”;三江学院校庆中,庞大的校友队伍是最壮观的情景,他们几乎遍布全国各个行业,彰显了三江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与市民共享文化盛宴

     

        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300多品种、8万余盆怒放的菊花让学校成为花的海洋。逸夫广场上,彩虹菊花花柱,腾龙、吉祥等栩栩如生的菊艺造型,吸引了不少市民拍照留念。浓厚的“农”味校庆,不仅体现了南农大的学科特色,还彰显出了“敞开校门办校庆”的理念。

     

        校庆后,南农大校庆菊花展将全部向市民开放,还邀请市民为菊花命名,评选出“我最喜爱的菊花品种”。

     

        与市民共享文化盛宴,记者在南航大校庆现场也深有体会。

     

        “到南航大去看飞机展览!”市民不约而同直奔航空航天馆和科技展馆,因为,这些展馆是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飞行器展览、南航大建校60周年展等一系列展览让市民享受了一场科技盛宴,“市民不仅可以普及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的知识,而且能领略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大。”南航大老师王宇宁如是说。

     

        序长不序爵,温情融融

     

        一所大学最主要的在于学校的人文氛围,大学校庆也应该更多地体现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让校庆更具人情味儿。

     

        三江学院校庆当天,江苏国信集团董事长董启彬,江苏立诚集团董事长李凯舟、鸿意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利群等一大批行业、企业带头人同聚一堂。这种校友重聚的温情在三江学院校庆中多有体现。校庆当天,“九九重阳——退休教师座谈会”让不少老教授感慨,“我们这批退休的老同志还能再回到学院,与下一代师生坐下来深聊,很难得,也很幸运,感谢学院一直没有忘了我们!”

     

        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庆“序长不序爵”,让人难以忘怀。没有主席台,所有领导、校友和在校师生坐在一起,有学生直言,“这样的庆典更像一场主题晚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副部长石勇告诉记者,大会不设主席台,与南京大学校庆时“序长不序爵”有异曲同工之处,“校庆是为了将南航大60年来为祖国国防事业不断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示给学生和社会,校庆的主体是南航大的校友和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让他们感受到母校的温情。”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南京10月21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