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报道说,柴静认为央视“你幸福吗?”的提问方式是简单粗暴、无视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的行为。对此,柴静在博客中否认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中提及央视的这一提问,她在博客中还说:“听众提问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这段报道不知从何而来,很不负责任。”媒体报道“多处不准确,却传播甚广”。
比起政治、经济和涉及社会事件的谣言,柴静遭遇到的这个谣言,只能算作“茶杯中的风暴”。但是,这件事仍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谣言是否专盯名人?
近年来,包括金庸、成龙、洪金宝、范冰冰等一众名人,莫不为谣言所伤。加上柴静演讲被造谣一事,确实会给人一种“谣言专盯名人”的印象。果真如此吗?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中提出,近年来谣言传播有向大众化和低龄化蔓延的趋势。比如:一个普通的清洁工,在谣言的抹黑下,成了“史上最毒后妈”;一个普通的女研究生,被诬为“裸捐”的女主角……事实上,在谣言的逻辑框架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被谣诼诬谤的可能性,只不过名人的目标较大,“中飙”的几率更高罢了。
网友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标题党”在传播谣言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专栏读者马圆在致函笔者时提到:“我看到许多转载原报道的新闻往往在标题上做文章,比如原标题是《主持人柴静被问:你幸福吗?》,后来就出现了《柴静赴清华大学演讲称“你幸福吗”提问粗暴》、《柴静称“你幸福吗”提问粗暴清华演讲避谈感情生活》等标题。”的确,盘点近年来的网络谣言,大多是“标题党”先行。“标题党”强势介入谣言传播链条,是谣言传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在媒体低俗化、娱乐化浪潮下,一些编辑在制作标题时不再看重新闻事实和价值,而是热衷于寻找卖点、吸引眼球。主观上虽无造谣、传谣企图,客观上却有“谣言编码器”之效。
网友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普通人是否拥有辟谣的话语权?柴静在得知谣言的第一时间就在个人博客辟谣、澄清;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媒体随即发布辟谣消息,从而较快地阻抑了谣言的爆发式传播。确实,名人由于其本身的“显著性”因素,比普通人更易获得媒体关注;媒体明星在利用媒体资源辟谣时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便如此,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博时代”,普通人辟谣虽然不如名人那样便捷,但是只要善用社会性媒体,同样可以主动获得辟谣的话语权。
网友关注的第四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柴静发布辟谣消息后,谣言仍然大行其道?“@小乌鸦”在新浪微博写道:“这不实报道已经被柴静本人澄清,但依然广泛传播。造谣容易辟谣难,假相传播比真相快。”“@未捷”认为:“我猜这条辟谣的微博肯定没有造谣微博转发数量多,人们会选择性看不见。”以上两条评论,不幸言中了谣言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即,由于一些看客的“选择性失明”,宁信其有,从而使得真相在与谣言赛跑的过程中,往往会“输在起跑线上”。
当谣诼及身之时,屈原曾悲愤长叹:“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所周知,“情绪愉悦程度”是构成“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在谣诼面前,幸福感都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你幸福吗”的肯定回答,定是在成功辟谣之后,否则何谈“幸福”?诚如鲁迅所说:“谣诼,诅咒,怨恨,无所不至,没有效,终于只得准备动手去打了,一定要灭掉它才睡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