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深圳制造”缘何屡获大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5版)
    《熊出没》海报
    “兵峰”海报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颁奖晚会上,深圳的《走向复兴》、《迎风飘扬的旗》、《兵峰》、《熊出没》4部“深圳制造”文艺精品喜获大奖,使人们再一次将赞叹、称奇的目光聚焦于这座城市——建市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深的深圳,缘何能精品迭出、屡获大奖?

        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和《迎风飘扬的旗》这两首作品都有着高屋建瓴的气度、铿锵有力的节奏、意味深长的歌词、激情豪迈的旋律,是继《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之后,深圳再次唱响大江南北、传递中华儿女心声的重量级歌曲。

        对于《迎风飘扬的旗》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音协副主席、深圳市文化艺术专家联谊会副会长、曲作者姚峰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这些主旋律歌曲是深圳人感知新生活、感恩新时代的胸襟和情怀的抒发,更充分反映了深圳人关注、参与改革开放进程,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选定城市文化取向的可贵文化自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说:“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歌曲往往具备政治的高度、视野的宽度和艺术的厚度。在这些方面,《走向复兴》和《迎风飘扬的旗》的作品体裁和立意高度都做得非常出色。在歌声中,我们能探寻和感受到历史的重要节点。”

        “真是太高兴了,这是给予我们创作者,同时也是给予深圳音乐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荣誉。”《走向复兴》的词作者、深圳人李维福谈起《走向复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时说:“宽容失败的深圳为创作者提供了最宽松的环境,正是深圳这片富有生机的文艺沃壤,让中国的原创乐坛涌现引人注目的‘深圳现象’。”

        李维福深情地说,歌曲《走向复兴》得益于深圳这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城市,受惠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与先锋目光,诞生于一向坚持“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深圳文艺精品生产机制。在深圳的文艺工作者,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城市发展、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深圳原创作品更具思想高度。

        记者接触到的深圳一批文艺工作者认为,深圳的作品能够做到精品迭出,并屡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深圳深入实施“音乐工程”、“影视工程”和“文学创作工程”这三大工程结出的硕果。

        从2003年起,深圳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并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挂帅的市文艺精品创作领导小组,在市委领导下加强对全市重点文艺创作及活动的统筹和指导,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王京生表示:从项目规划、题材策划,到人才引进和扶持措施,深圳不断建立和完善催生文艺精品的工作机制。一手抓文艺精品创作,一手抓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催生了一批立足本土题材、唱响主旋律的文艺佳作。

        2009年春天,深圳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启动“音乐工程”,以聚人气、揽人才、重原创、出大作、铸品牌为宗旨,从一批有影响、高水平的音乐活动,到一系列创作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全面整合了市内市外的优质音乐资源,目的是用5年左右时间,在深圳建设中国原创音乐的大本营,使它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和传播的风向标。

        2009年3月,王京生提出,继“音乐工程”之后,深圳还要打造“影视工程”。电影《走路上学》在国内外连连获奖,《兵峰》和讲述深圳改革传奇的连续剧《命运》的热播,激起了一个时代的心灵共鸣。深圳“影视工程”所打造的一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主流大剧,使得“深圳制造”在国内影视界成为一块亮铮铮的金字招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动画片《熊出没》就是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出品的,集团副总尚琳琳告诉记者,该片由于一开始就锁定了国际市场,无论是从立意到推广,均考虑到了国际口味,所以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屡获国内外大奖。

        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的深圳文学创作工程,现在已进入了收获期。《岭南烟云》等一批创作成果已出版,小说《少年张冲六章》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小说《我是我的神》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深圳的文学创作有一支强大的民间队伍。目前深圳从事文学创作的有5万人左右,还有约1000家的企业、团体内刊,近10家文学论坛网站,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书写精神的温暖。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感慨地说:“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深圳文艺精品生产的瞩目成绩,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深圳在对文艺精品的策划、认定、组织、资助、包装和推广等环节上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文艺精品生产平台,为‘五个一工程’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文艺精品总是站在国家立场、抱着世界胸怀看问题,容易引发最广大人群的共鸣。”(本报记者 易运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