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62

    梅园雪:农牧民心中最美的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4版)
    梅园雪(中)在田间攻关。本报通讯员 徐志民摄

        “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不遗余力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从根子上脱贫致富。”

    ——梅园雪 

     

        “隆、隆、隆……”10月12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万亩玉米高产项目区内,两辆大型秸秆还田机械正在刚刚秋收后的田里来回奔跑着。

     

        “秸秆经过粉碎还田后,秸秆里的水分和有机质都被埋在地下了,经过一冬天的腐蚀发酵,就相当于来年开春多浇上一遍水,一亩地多上一方农家肥……”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代表梅园雪正在指导那里的农牧民开展秸秆还田项目呢!

     

        长期以来,秋收过后把秸秆当作烧柴用的农牧民听得啧啧称奇!花吐古拉镇前胜利村农民包海说:“梅大姐说的话我们信!我们种田,她操心,她一年得来上几十次指导我们怎么科学种田能获得高产!今年我家20亩玉米,亩产都在2000斤以上,她就是我们农民心中最美的人。”

     

        提起梅园雪,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农牧民如数家珍:她把全旗玉米单产提高了300斤,创造了亩产2300斤的全区玉米高产纪录,旗里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巧劲,关键是要舍得跑,不怕苦。”梅园雪说。2010年,为推广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模式,她蹲守地头一个月,来回往返2万公里。有人给她计算过,她每年下乡的时间平均都在230天以上。梅园雪说:“作为一名农技推广战线的党员,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好!”

     

        为解决风沙干旱地区甜菜抓苗难、产量低的难题,她引进推广甜菜新品种和纸筒育苗移栽新技术,使单产提高到3.5吨,群众增收2.5亿元;她主持实施的“农业增效工程”,为农民人均增收2870元,科技贡献率达96.4%。23年来,梅园雪累计举办各类科技讲座500多场次,足迹遍布全旗516个嘎查村,培训科技示范户3000多个,农民技术员2500人。(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徐志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