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文化尽显拉动力

    ——解读古都大同的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01版)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日,山西省大同市的北魏文化、辽金文化、明清文化历史遗存吸引了众多游客。短短8天,共接待国内外游人264.58万人,旅游收入1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1.45%和98.92%。

     

        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让大同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列,并有“雕塑之都”“壁画之都”的美誉。面向未来,如何让古都续写辉煌,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大同市的答案是: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文化打造“充满活力、幸福和谐”城市。

     

    文化自觉:传承文脉,创造特色

     

        2008年,大同市确立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思路,以古都为龙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对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废止了“旧城改造”的提法,古城保护范围内的60多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部停工。在北至操场城街,南至北都街,东至御河西路,西至魏都大道的4.8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范围内,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全部划定为保护对象,尽最大可能保留其文化符号。

     

        在古城保护和修复中,大同市注重寻找历史的依据,传承历史的信息,坚持“没有历史依据不设计,没有专家论证不开工”。文化遗产属于哪个朝代,就按哪个朝代的营造法式进行重大修缮、重修复建,绝不“张冠李戴”和“乱点鸳鸯谱”。在文物保护、修复和复建中,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力求原汁原味,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学价值。

     

        按照“一轴双城”的总体城市布局,古城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以来,实施了华严寺、善化寺等10大经典文物保护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92条、420公里,实现古城内环贯通,延伸御东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古城、新区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方便快捷的路网体系。东、南、北城墙修复工程已竣工,明年7月,西城墙修复工程将完工,实现城墙贯通。代王府和古城东南隅、西南隅里坊四合院修复工程全面推进;四牌楼、魁星楼、太平楼等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御东新区太阳宫、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体育中心等工程主体年内基本完成。

     

        夜晚,和阳门下,瓮城环绕;拾级而上,东墙北眺,霓虹闪烁着都市的夜景;垛口之上,微风习习,吹皱护城河里一湾静水……古城已初现整体之美。

     

    文化表达:古今兼顾,新旧两利

     

        来到钟灵毓秀的武周山麓,只见云冈景区依山而建,山堂、水殿、烟寺、林渊、锦镜尽显大气雍容。北魏郦道元眼中的美景,如今又重现云冈,而且,景区面积扩大了10倍。

     

        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在经典文物保护修复的同时,大同市已完成文庙、关帝庙环境整治及华严寺、清真寺商业广场、法华寺商业街区建设工程。鼓楼东西历史街区、明堂公园、代王府等工程已初显历史风貌。与此同时,在御东新区,投资20多亿元的太阳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和体育中心年内主体工程将基本完成。

     

        作为“壁画之都”,大同与国内外的壁画家携手,以国际视野对壁画传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壁画经典进行了保护、修复与再现,对华严寺、灵岩寺、善化寺等多处的壁画进行了再造创作,新创作出3000多平方米的传统壁画经典作品,与城市建筑相映生辉。

     

        今年以来,国内外名家书画展、平城讲坛、文化讲堂等文化盛宴在大同接连不断地上演。9月,大同荣获我国第四届“节庆中华奖”之“最佳区域拉动奖。”

     

    文化造势:华彩转型,乘势而起

     

        文化的发展,体现出强大的支撑力、拉动力: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边塞文化产业园、御东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在大同应运而生。同时,中国雕塑馆和中国美术馆大同分馆项目全面推进。在广灵,诞生了全国首家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去年园区总产值达2640万元,出口创汇1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在文化的拉动下,大同工业园区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占地160平方公里的8大工业园区相继建成,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鱼贯而入。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共有134个重点项目落地,落地金额达735.64亿元。

     

        “生态立市”,“生态名邑”。大同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全力打造京津地区“夏都”和北方生态强市。截至目前,共完成荒山植树造林75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83266.7万株,重点建设了智家堡森林公园、采凉山森林公园等大型重点绿化项目,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42%、38.6%,人均公共绿地11.89平方米。

     

        文瀛湖畔,686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267万平方米的绿地、378万平方米的湖面,成为城市的“绿肺”。走进智家堡森林公园、晋华宫矿山公园等大型重点绿化项目,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谁曾想,昔日粉尘飞扬的储煤场变成了极具韵味的文化广场;机器轰鸣、布局杂乱的采煤区优化整合成现代化的工业示范区。这里与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构建起以工业旅游产品为核心的“商贸—餐饮—艺术—娱乐—服务”文化产业链条,实现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矿山与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绿色共融。

     

        城市发展,百姓受益。人行大同支行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大同市每年存款增加近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大同市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都超过全省平均增幅水平。(本报通讯员 谷盛明 高剑艾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