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鹦歌岭上绽放的六朵金花

    作者: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周 薇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14版)

        鹦歌岭有27名大学生,我是其中的6朵金花之一。首先我要讲的是鹦歌岭上最先绽放的金花——许碧果的故事。

        许碧果,今年28岁,海南琼海人,她是到保护区工作的第一位女大学生。2007年8月,她到保护区报到时,直接走到了白沙县牙叉镇镇政府。当镇政府的人指着对面的一间民房,告诉她,那就是管理站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她心里嘀咕: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这么简陋的单位啊?管理站当时租用着民房,办公、生活都拥挤在这座采光、通风都很不好的房子里。房间三面是墙,只有一扇小窗,夏天非常闷热,又没有空调和风扇,男生们睡觉都开着门光着膀子。吃喝拉撒、洗澡都是共用的空间,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说,实在不方便。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性格中的那份执著,坚守了下来。

        鹦歌岭上最可亲可敬的金花是黄娟,一头的短发、红里透黑的脸庞,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笑声。她从有关资料上了解到海南鹦歌岭曾经有绯胸鹦鹉,可是近25年再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她向管理站申请专门经费,成立绯胸鹦鹉监测队,在周边村庄张贴海报,在壮贺村等重点调查区域,连续观察监测。直到有一天,在一棵枯树旁,意外发现几片羽毛,她顿时警觉,便四处寻找,在旁边一个树洞的鸟巢里发现两枚蛋。经过跟踪监测,黄娟初步认定这是被遗弃的鹦鹉蛋!她决定在鹦歌岭上开展人工繁育实验。于是买来孵化设备,没日没夜地守护着,二十多天后,两只蛋壳里传来低沉的破裂声,黄娟兴奋地跳起来,真的是两只可爱的小鹦鹉啊!

        6朵金花中,我是年龄最小的,来得也最晚。在山上,我跟同事一起寻找鹦歌岭树蛙,见到了海南疣螈产卵的过程,认识了很多野生兰花;在鹦歌讲堂上,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护林员,他们通过我的培训懂得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在村里,我挨家挨户地找村民做访问,通过宣传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意识。慢慢地,我和村民们成了朋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留在鹦歌岭工作的力量。

        一位作家说过,在漫长的岁月中,在平凡的工作中,要想成就精彩的人生,就要有一种信念。人们常说,女人似水,很柔弱。然而,正是坚守理想、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们这几个大山深处的姑娘,用平凡的力量,编织着我们的精彩人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