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57)

    “定力”是怎样炼成的

    ——记全国劳模、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2日 03版)

        “一个人没知识、没技术就不会有什么作为,就会被人瞧不起。当工人就要当一个技术过硬,让人瞧得起的工人!”

     

        ——窦铁成 

     

        窦铁成是一位能人,也是一位奇人。

     

        30多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通过自学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掌握现代电力施工技术的专家型工人。3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安装大型铁路变配电所50多个,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超过50项,为所在企业创造和节约资金超过1400万元。

     

        经过大半辈子的打拼,而今,窦铁成已是全国劳模、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公司高级技师。

     

        2008年以来,作为一线职工代表的窦铁成,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声名鹊起,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一年中仅大大小小的报告会、讲演、授课、交流活动,就多得几乎应付不过来。从航天科技人员,到一线的农民工,四年来,面对面听过他报告、讲课的,少说也有五六万人了。

     

        与此同时,窦师傅的荣誉和职务也一个个接踵而至:从“全国劳模”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中华技能大奖”到“感动中国人物”,从“所长”“校长”到“客座教授”,窦师傅的荣誉和职务多得一箩筐也装不下。

     

        然而,荣誉和掌声的背后,却是常人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的艰辛和付出。

     

        1979年,23岁的陕西蒲城农村青年窦铁成没有参加高考,却通过中铁一局的招工考试成了一名工人。

     

        面对复杂的电力活计,窦铁成虽有胆怯但终没有被吓倒。他坚信“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这个死理。因此,参加工作不久,他就买来《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等书籍,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艰难自学。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和毅力,窦铁成硬是啃懂了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图标,而且运用自如。

     

        “一个人没知识、没技术就不会有什么作为,就会被人瞧不起。当工人就要当一个技术过硬,让人瞧得起的工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窦铁成说,“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啃,一点点琢磨、分析,总能悟出个道道来。”

     

        工作中,遇到实在搞不懂的地方,窦铁成就向身边有文化的工友请教。工作之余,他每天记工作笔记,对现场工作进行小结,对不明白的地方,再查图纸、对尺寸,列出工作难点、重点,做好次日的准备工作。

     

        就这样,日积月累,30多年来,窦铁成记下了60多本、100多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1983年,由于工作出色,27岁的窦铁成一举成为中铁一局最年轻的工程负责人。

     

        这一年,作为施工队长,窦铁成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的施工任务。

     

        这是窦铁成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当时他深感压力大,信心不足,而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唯一的办法就是全力去拼。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开沟敷线;晚上,就把自己关在狭窄湿热的调压器室内,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分析,仔细研究电缆怎么走、设备如何安装。

     

        凭着一股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倔劲,窦铁成一举把七套不同技术的图纸弄得明明白白。后来,工程顺利验收并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此后,窦铁成带领工友们先后负责安装的37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一次性送电成功,获得了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铁道部优质工程奖、中国中铁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10多个奖项。

     

        近年来,窦铁成所从事的电力变配电技术,经历了几次升级换代,从电磁保护到晶体管保护到微机联锁保护,所在的电务公司业务从电力施工到铁路电气化施工,窦铁成一步一步,始终稳稳地走在新技术的前沿。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