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人兴,事以才治。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过6年的奋斗,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高端产业构筑、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推动这些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以滨海新区建设“人才特区”、打造“国际人才港”为核心,具体措施包括启动人才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565”计划,即以特惠政策促进人才引进、用特色模式加速人才培养、用特殊政策强化人才奖励、以特效机制选拔任用人才、用特定标准规范人才评价等“5”个特色;建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支人才队伍;实施科技人才领航工程、海外人才灯塔工程、企业人才旗舰工程、技能人才蓝海工程、服务人才港湾工程等“5”大人才工程。
目前滨海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主导的人才引进结构,构建了配套全面的人才政策体系,急需紧缺人才成建制引进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监测和预警机制等前后衔接的成套促进机制相继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资金支持制度以及良好的人才培育与发展环境等,这些形成了滨海新区人才发展的主体格局与制度支撑。然而未来滨海新区要获得更大发展,在人才建设上仍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与落实力度,注重五个结合: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国际化人才引进要与本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区建设与改善民生等需求密切结合,国际经验要实现与本土现实的结合与转化,真正形成国际高端人才向滨海新区能用好用的人才转变。
高端化人才与中低端人才相结合。在强调向高端化人才看齐的同时,在人才投入、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与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也要同步兼顾中低端普适型人才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引领与劳动力支撑相平衡。
供给型政策与需求型政策相结合。目前滨海新区已设立人才发展基金,规模为每年30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主要用于资助六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在加强这种供给型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对环境与配套服务等需求型政策的优化,如搭建博士俱乐部、海外人才俱乐部等人才交流平台,简化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制订重点实验室柔性工作制度等。
人才引进数量与产业创新成果相结合。在重视人才引进规模等相关指标基础上,应将人才的引进与人才的高效利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引得进的同时,还要重视留得住与用得好,将人才的规模转变成产业创新的成果,最终实现生产力与竞争力的提升。
人才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人才战略的实现不仅是人事部门的工作,更是产业环境、城市环境与制度环境相融合的结果,需要营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重视人才重视技术的产业环境等,使良好的人才战略成为宜居新城区的重要指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滨海新区一定会成为人才数量特别多、人才质量特别高、人才环境特别优、人才体制特别活、人才机制特别新的“人才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