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也是文化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审视农村文化体系建设的现状,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由于过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级政府和领导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一些干部还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二是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一次性投入轻后期管理”的现象。
三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潜力挖掘不够。欠发达农村地区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拥有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何整合资源,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是反映农村、农民,能够被农民接受,对农民的精神起到积极引领作用的文艺原创作品缺乏。
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弱化,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其一,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农村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原来的农村集体主义的文化结构开始松动和瓦解,剧团以及文化活动场所损失殆尽,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文化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无所适从。
其二,新型媒体对农村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新型媒体蓬勃发展,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娱乐功能强而逐渐成为主导力量。相反,以戏曲、民间工艺为代表的农村传统文化形态日益被边缘化、淡化。
其三,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经费一直是困扰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且大多数是一次性基建投入,导致文化设施几乎没有保证正常运行的经费, 明显存在“重投轻管”的现象。
其四,对文化组织管理重视不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文化活动由村委会在县乡的领导下负责,有统一的活动安排、经费支持和具体负责人,能够保证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虽然县乡也有主管文化活动的干部,并在乡镇一级设有文化专干,但农村的文化活动只能由村主任兼任,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陷入涣散状态。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整合城乡文化资源中谋划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制定农村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且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检查、有落实,形成项目有人管,经费有保障,事业有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以加强县域文化建设为目标,带动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一是要挖掘城乡文化资源,加强特色小城镇文化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在内涵和质量上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文化发展模式;二是要全力抓好文化项目建设,为繁荣农村文化注入活力;三是要加强县域文化产业建设,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民间工艺文化产业、民间演艺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为农村农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保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建立起一批文化活动室,起到了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推动作用。但从整体看,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例如文化室大多与村委会办公室合二为一,一些村庄根本没有文化室,从而导致文化活动匮乏。因此,需要将农村文化室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布局,实现乡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建设目标。
第四,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示范。一是建立“三下乡”运行协调机制,专门负责以“三下乡”为主的文化帮扶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检查、有奖惩;二是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为支持农村发展文化事业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三是大力支持承担“三下乡”活动的单位和团体,从项目规划、设计、训练等环节予以政策、资金的保障,并做好联系点选点工作,以保证文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五,鼓励艺术家深入农村,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积极鼓励艺术家走向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的原创艺术作品,为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凝神聚气,引领健康社会风气和时代风尚。同时,注重县级文化与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使县级文艺人才成为农村文化文艺创作的骨干和生力军。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