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永远的导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8日   06 版)

        西北大学物理系教师 杨战营: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导师,是我今生最敬重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侯老师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期间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冠名为“侯氏理论”。老师的这一发现,被新华社誉为“中国的骄傲”,其实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在我看来,侯老师值得我们骄傲至今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是由他一手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的重镇,是许多青年学子心目中的科学殿堂。国内众多名校的本科生之所以报考这里的研究生,都是冲着侯老师慕名而来。我就是这样幸运地成为了侯老师的学生。

        从1998年开始,我有幸在侯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理论物理学研究,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后留校任教。在长达12年的相处中,侯老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平时话也不多,但他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满腔热情,始终激励着我。他用自己一言一行,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学者。

        侯老师指导我进行学术研究时,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但他旺盛的精力、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常常让我们从心底里叹服。每当我们遇到困惑,他都能很快找出相关文献,准确地翻到那一页。老师的办公室堆满了外文资料,这些文献全都被他用五颜六色的荧光笔细细标记,密密麻麻写满了注解。

        更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自叹不如的是,侯老师惊人的阅读量和过人的阅读速度。几乎每次课前,他都会抱来一摞厚厚的文献材料,多达几十份,我们总是感觉压力大,看不完。特别是理论物理的前沿课题,往往艰深难懂,起初的时候我们还经常怀疑,他自己看了没有。一旦进入讨论中,我们就会发现,针对不同的文献和每个学生不同特点,他总是逐一画出阅读重点,找出问题,选对切入点,并和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我在学术上每一点进步,都是老师这样手把手教出来的。老师期待的目光和赞许的微笑,成为我们刻苦钻研的最大动力。

        为了把我们带到国际理论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侯老师邀请到了众多国际一流学者到我们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他也尽最大可能创造机会让我们走出国门开拓学术视野。正是因为这样,他培养了一大批在国际上颇有建树的理论物理学者,让我们物理所有了“立足西部,直达国际前沿”的实力。

        后来,侯老师不得不两次住院手术治疗。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依然放不下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放不下手中的书。当我陪同侯老师去做检查的时候,他还拿着最新的论文在研读。他对推轮椅的护士说:“请推慢一点儿,我要看书。”一句话,听得我心酸。等到病得无法看书了,就让我们读给他听。再后来,他的记忆与思维都衰退了,就不断敦促我们不能放弃,要继续完成这个课题。

        我深感震撼,心想这就是我的导师,他不仅教我如何解决学术难题,更教会我们如何顽强面对命运的挑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