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党员心声

    让村民拉上科技的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5日 13版)

        山东鱼台县李阁镇陈峨村党支部书记 闫芝民: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为群众做些什么,这是我常思考的问题。在农村,最应该做的是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十年前,我看到临近县的群众种植大蒜发了家。而当时我们陈峨村以种植一麦一稻为主,村民收入特别低。“能不能发展稻茬蒜?村民们能转变思想,改种大蒜吗?”我这么想。后来自己先摸索着种,一季算下来,种植大蒜竟然比小麦每亩收入高出1000多元。

        村民看到我在稻茬地里种植大蒜实验成功了,纷纷来找我取经。“稻茬蒜高产的秘诀在于地块的整理,做好深耕调播,施足底肥,确保大蒜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我毫无保留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伙。当年俺村里就发展了稻茬蒜500余亩。

        我认为,搞种植就得有新技术,就得培育新型农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办农村农业学校。2010年,我与济宁农业学校协调,联合在村里办了一所村农业学校。我们专门聘请了山东农大、济宁农校的老师来授课,学员主要学习瓜果、粮食、蔬菜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经济管理等知识。

        十八大就要召开了,我盼着有惠农的新精神。今年我还有两个打算,一个是抓好村级农校这个农业科技推广平台,逐步发展到每个村庄有授课点,让更多的村民受益;第二个是建设一个农产品信息平台,搜集和统计农副产品相关信息,并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指导农民按照市场规律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这两个愿望实现了,村民就可以拉着科技的手,跟着市场走,增产又增收。(本报记者王海磬 通讯员赵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