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办10年的大学,先后培养了3840名学生,其中,有585人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中蟾宫折桂,平均7名学生中就有1人获奖。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该校始终保持98%以上的就业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微软、IBM、百度、腾讯、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我们始终致力于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9月6日记者采访时,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朱志良告诉记者,短短十年时间,软件学院已跻身“国家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创建国际软件人才基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选择35所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东北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求,与东软集团合作,于2002年成立了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学院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服务产业、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
离开了企业的参与,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为此,从建院之初,学院就努力将企业引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通过建立项目库、案例库以及聘请企业教师等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输送学生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校企合作机制。先后与IBM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IBM联合创新研究院、IBM POWER SYSTEM教育中心,与东软集团等5家企业和机构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室。并在IBM、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必须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学院成立以来,已与IBM、微软、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多家跨国企业和大学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每届学生中,都有将近15%的学生到国外交流、就业和继续深造。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兼职教师89人,其中国外兼职教师22人,具有企业背景的兼职教师68人。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符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有先进、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部组织的两次评估中,专家组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精英软件人才团队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就不能走寻常路,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东北大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紧扣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动态的教学计划。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并与自身课程体系进行充分融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实践教学与企业无缝对接。学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设计,建立了一套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企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重在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思维;程序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项目实训是通过“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企业实习是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通过“双导师制”指导实践教学,实现“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与学习”。
“技术+双外语”提高竞争力。学院大力实施双语教学,既强调“双语教”,又强化“双语学”。学院超过70%的专业课程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2005年,学院成立“赴日软件工程师日语强化班”,加强日语教学和日文环境项目实训,努力培养符合日本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截至目前,共有66名学生毕业直接赴日本软件企业就业或赴日本高校深造。
“技术+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用硬措施培养软件人才,用硬实力打造金饭碗
“学院经常请来外教给我们上课,这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大四阶段学院安排了实训,很多人得以提前体验社会的竞争和做项目的乐趣……”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已走进百度公司的胡世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学院推行的双语教学、IBM和ORACLE俱乐部的创新活动经历,使他毕业后在工作中如虎添翼,也帮助他养成了乐于自主学习、敢于突破创新的习惯。”
软件行业是一个技术革新最快的行业,不学习、不实践、不创新就会落伍。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朱志良告诉记者:学院自成立以来,就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面向国际、国内一流的软件人才,就必须瞄准“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开拓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际新潮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地将教学与企业接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基本技能,轻创造性思维”等问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人人网技术总监白云龙说起软件学院的毕业生,赞不绝口,“2007年招聘的李伟博、赵宁、崔浩波同学,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单位非常核心的员工,他们有负责架构设计的,有负责开放平台对外沟通的,有负责核心分布式服务的,可以说是人人网茁壮成长的功臣。”
据朱志良介绍: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软件学院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1门、教育部—IBM精品课2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2门;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本报记者 毕玉才 通讯员 张广宏 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