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

    十年·成就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11版)
    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服务于学习型和谐社会。

        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战略部署,新闻出版战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新闻出版工作的特点,以农家书屋建设为龙头,不断拓宽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渠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努力提高全民参与水平,大胆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逐渐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逐渐形成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新格局。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行业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同时,陆续开展了全民阅读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城乡电子屏阅报栏工程、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盲文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工程,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可持续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基本形成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一直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一号工程。200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到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20万个,2015年基本覆盖每个行政村。此后,农家书屋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截至2012年7月底,全国建成农家书屋60万个,覆盖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提前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农家书屋的建成惠及亿万基层群众,如北京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百姓的“致富黄金屋”与“快乐岛”,江苏农家书屋成了暑期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新疆兵团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致富屋”等。与此同时,城乡阅报栏(屏)工程也全面展开,到2012年7月,全国已经建成4万多个城乡阅报栏(屏),不仅增强了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传播力,也丰富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点。

        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工程,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体验活动,助推全民阅读热潮的形成。自2006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活动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持,还受到了亿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深度参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开展了的读书周、读书月、阅读季等活动,仅2011年,全国就有7亿多人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广东的“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内蒙古的“草原读书月”活动、新疆的“天山读书节”活动等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业已形成品牌,全民阅读活动正在走向基层、走向群众、走向深入、走向持久。

        大胆创新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自从农家书屋工程启动以来,中央财政已经投入180亿元,地方财政也配套了数十亿元,并且中央财政已经出台政策,每年将会给农家书屋提供更新资金,为农家书屋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国有文化单位、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山东省新华书店、江苏省新华书店,如商务印书馆、金盾出版社、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等,纷纷捐建农家书屋。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还向全国许多农家书屋办公室捐赠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设备,使得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投入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版各图除署名者外,均为资料图片、图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