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星期一

    十年·百姓故事

    平凡的快乐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4日 11版)

        张 鹏(国家图书馆助理馆员):

        “各位读者,本阅览室即将关闭,请您带好随身物品,欢迎下次再来。”每到夜晚九点,在北京白石桥畔的一个融合现代时尚与科技元素的大房子内,总会回荡起这个旋律。这也是曾经让我无比熟悉的旋律。

        站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广场上,看着三三两两的读者缓步走下台阶,在透着微微凉意的秋风中,我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疲惫,而是有种发自内心的幸福写在脸上,披着夜晚的阑珊,踏上各自的归途。

        我虽然来国图时间不长,但与她的缘分算起来也有近十年了。

        记得大二暑假那年,偶然一次利用假期慕名寻访过国图。那时还是持着一种休闲好奇的心态,匆匆一览这嵬嵬楼群,已经被它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因此多少也生出些许怯意。当了解到还需要办卡才能进入各阅览室,“借书看,还要办卡,这么麻烦……”便顺势打消了继续停留找书看的念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幼稚的想法还很好笑,不过,当时自己只是一名初到国图的普通读者,存在这种想法也情有可原。

        2007年,我正式进入国图工作,主要负责电子阅览室读者咨询和软硬件设备维护。从刚开始刻录数据光盘,到查找光盘资料,从熟悉掌握国图拥有的数字资源,到负责日常所有数据库的维护,一点一滴,我从一个门外汉,慢慢地熟悉了解了图书馆,了解了国图。正如列宁所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那时,电子阅览室主要还是实行人工管理模式。读者上机需要排队,1小时3元,虽然可以有选择性地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但用了多年的老旧台式电脑,难免不时地给读者查阅制造一点点麻烦。所以,国图职员在忙于日常的文献查询咨询、上机费结算等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设备故障检测等工作。但也正因如此,每当看着最后一位读者离开阅览室时,一种简单而平凡的快乐便在心头萌生,我慢慢体会到什么叫做幸福地忙碌。从此,我也更加喜欢徜徉于幽深的走廊中,喜欢看夏日窗外荷花上的雨露,喜欢寻觅一种古木散发的神奇芳香。

        2008年,国图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阅览室有了新的名字“数字共享空间”。正如名字所述,虽然上机1小时收费3元,但软硬件设备有了质的改善,200多个座位,宽屏电脑,酷睿双核。读者只需要办理一张读者卡,自己刷卡便可以进入,任意选择座位,百余个中外文数据便可以下载。我们工作人员也不用再收取现金,钱都可以直接充在卡中,刷卡自动计时消费。每天都有新鲜的面孔前来,有花甲老人、有莘莘学子,也有残障人士。2011年,三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图彻底实现了零门槛。也许在一些人眼里,图书馆就是一所存书的大屋子,但在这些真正热爱国图的读者眼里,这里是一个能享受并可近距离品味文化的地方,她让大众感受到了温馨、安静。

        现在,我已经离开电子阅览室,到了新的部门,开始一种新的工作。虽然不再在一线面向读者服务了,但我仍然时刻感受到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国图人的责任与担当。每到闲暇时,我总习惯回到阅览室,看看原来的同事,看看那些熟悉的“老”读者——他们不一定知道我的名字,但我喜欢他们对我的称呼——“张老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