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基层故事

    “由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0日 13版)

        对于风能,生长在“煤电之城”辽宁阜新的杨铁娟有切身之感。从小她就觉得阜新风大。现在,杨铁娟觉得,风能正深刻地改变着阜新。

        不久前,记者在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洁白的风机不时出现在道路两旁,与这些风电场结伴而立的,是铁塔银线架起的一条条输电线路。截至7月份,阜新市风电并网已达到16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居辽宁省各市首位。

        曾因煤电而兴盛,又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式微的阜新市,在风电的发展中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按照原来确定的建设180万千瓦“风电城”的规划,阜新风电的年发电量可达3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11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按照新规划,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将达360万千瓦。

        在风电建设及并网发电步入“高速路”,借“风”转型振兴的同时,阜新呼唤坚强电网的支撑。

        阜新扎兰山风电场隶属华能阜新风力发电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海燕告诉记者,电网企业从风电场可研、规划到建成投产,都始终保持着与风电场的密切沟通,风电场与电网的建设工期同步推进,因此,扎兰山风电场一期工程没有出现并网难题。据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芝茗介绍,目前,风电已经成为辽宁省第二大电源,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四位。“十一五”以来,辽宁电力共投资49.5亿元,实施变电站新建、扩建工程,确保了核准的风电场全部顺利接网。

        记者在扎兰山风电场看到,两辆新能源试验设备车正在对风电场一期工程的33台风机进行相关并网技术测试。试验车内配有多种检测新能源发电设备并网性能的系统,一个多月的试验主要是针对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抽检。

        (中国电力报记者 赫 然  本报记者 张 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