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薪火传承 文化中坚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潘懋元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9日   14 版)

        虽然我不是西北联大的学生,但是在西北联大办学期间,我是抗战时期的厦门大学学生。因此,我对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战略大迁移有着切身的体会。

        第一,大学是一个国家学术的标杆,或者叫做丰碑,也可叫做灯塔。不管是西北联大、西南联大也好,也不管是战时的厦门大学也好,大学矗立在敌后,代表的就是我们国家的学术、中国大学的文化!中国大学文化很坚强!

        第二,大学是很多精英人才聚集的地方。国家的这些精英人才,必须撤退到后方。所以,当时大量的人才往内地迁移,这说明中国大学的知识分子很坚强!

        第三,为抗战培养人才,为了胜利之后的建设培养建设人才。在八年抗战之中,一方面,我们高等教育免不了要受很大的损失,但是八年抗战,八年经营,中国高等教育不只是保持了抗战前的水平与数量,还有所发展。——到1945年,中国全国大学生已经多达82000多人,增加了74%!原来的108所高等学校也发展到141所!从西北联大分立出来的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农学院,还增加了许多发展西北、治理西北荒漠的相关专业。

        这些战略迁移到后方的高等学校,在抗战胜利之后,都纷纷迁回到原来的地方。西南联大,从昆明迁回北京、天津,厦门大学从长汀迁回到厦门,对西南、长汀这些地方的教育也就渐渐失去影响。

        但是,西北联大扎根在了西北。

        虽然“西北联大”的名称存在时间比较短,但是它分立出五所院校。这五所院校,虽然名义上不再叫做西北联大,但其实质还是西北联大——西北联大的办学宗旨、师资、学生、设备还保留在这五校之中,一直传承下来,特别是以国立西北大学为中心。

        在抗战八年之中,西北联大以及分立各校所培养的人才是9000多人。事实上,它不仅仅是培养了这么多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在西北扎根,形成了西北尤其是西安这个地方高等教育的整个体系。这个体系,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抗战年代,还一直影响到今天。

        我经常到西安来,我为什么到西安来? 我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也研究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西安以及整个陕西,从经济上来说,在中国只能说是中等。但是,这里高等教育却如此发达!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北联大所开辟的高等教育体系,深深地塑造了整个西北、整个陕西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对西安地区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看来,这就是西北联大的意义——薪火传承,文化中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