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口流动加剧带来的一个新课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合法教育权益,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且与人口流入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休戚相关。巴西放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后出现的城市新文盲、流浪儿童和少年犯、贫民窟犯罪等社会问题,提醒我们必须直面并妥善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题中应有之义。
之所以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称作新课题,还因为与传统的教育难题相比,由于人口流动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且引起变动的因素很多,随迁学生流动规模、在流入地学习时间,甚至居住地,教育需求等,往往很难进行较准确的预测,科学地评估、规划和主动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更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这对我国一直以来以常住人口为基本服务对象的学校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长期以来我们惯于从常住人口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地域、经济、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公平性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词。这种公平性不只是流入地政府承担起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的责任,而且更体现在政策设计上凸现对每个外来孩子的“一视同仁”和“同等的国民待遇”,在制度安排上引导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接纳与人文关怀。对公平性的格外关注和强调,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另一个特点,也考验着流入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实践智慧。
事实上,20余年来,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人口流入大省的浙江,亲历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集中爆发和逐步破解历程,并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办为主、公办民助为辅”多种渠道拓展教育服务能力的政策与制度。目前,浙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我们相信,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会最终融入城市教育体系,这种“双轨”将消失,无差别的城市一体化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政府应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科学预测,促进教育的一体化;同时,还应以教育部异地高考方案为契机,打破阻碍教育一体化的制度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