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走基层 看十年⑤

    在同一片蓝天下

    ——浙江四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8日   01 版)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飘荡在异乡,被称为“流动的花朵”。浙江是人口流动大省,目前大约有18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分布在全省各地。过去的十年,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状况如何?在这些“流动的花朵”面前,能有一张安稳的书桌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杭州、宁波、桐乡、温州等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行了深入采访。

     

        浙江要有这样的视野与胸怀

     

        “这是桐乡专门为吸纳新居民子女建的石门路学校,前面不远处的是天女小学,占地80亩,新居民子女占了全部学生的85%左右,学校里有一个很大的实践园,孩子们课余种了好多菜……”

     

        桐乡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爱秀边走边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城市化开始提速,大批民工来到浙江打工创业,也带来了大批“流动的花朵”。

     

        问题随即而生:“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费拨给学生户籍所在地,流入地要管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钱从哪来?”“浙江财政花了钱,这些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就要回户籍所在地,不是白培养了吗?”……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教育管理制度带来的问题确实剪不断,理还乱。但是有一个标杆是第一位的,那就是每一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从不含糊:浙江财政承担了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教育公平的实现,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推进。”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浙江要有这样的视野与胸怀。”

     

        2008年,浙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诸多创新。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全面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流入地政府要按照“就近入学、统筹安排”的要求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据介绍,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平均拨款标准,满足外省户籍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浙江省各级财政每年需投入经费补助18亿元。

     

        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2011年全省有120.9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浙江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占74.2%,外省户籍的占86.2%。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可以说,在浙江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

     

        不仅有书读,还要读好书

     

        “我是中队长,喜爱信息课,是学校铜管乐队的指挥……”

     

        9月11日,宁波市海曙区南苑小学604班,一位放学了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的同学与记者聊了起来。从这位叫庞家裕的同学的言谈中,你很难发现他原来在陕西老家读过一年的小学。

     

        “什么本地生外地生,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概念了。”南苑小学校长赵炼红笑着说。如今在南苑小学就读的学生中40%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南苑小学毕业后直升海曙区最好的东恩中学,浙江省坚决治理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择校乱收费”后,许多本地孩子想进南苑而不得。

     

        海曙区基础教育质量一流,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名列全省前茅。区长吴胜武告诉记者,海曙全区学生总数为27000多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7000人左右,每年5亿多元教育经费投入的四分之一左右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海曙区外来人口约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海曙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没有理由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据刘希平介绍,在浙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许多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帮扶措施,主动关心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克服各种心理和学习障碍,使他们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石门路学校校长沈楚宝告诉记者,全校2417位学生中有310名少数民族学生,来自17个民族。针对这个特点,学校每年开展各民族学生才艺表演,让孩子们展示自己。

     

        “我们这里每座楼都刻着一段话,提醒我们努力的方向。”沈楚宝手指处,主楼上那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致辞里的一句话——“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本报通讯员 王 东 本报记者 潘 睿 陆 健 潘剑凯)

     

        (更多报道详见9版“迎接十八大特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