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十年·变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

    蛋糕先做大,再做好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8日   11 版)

        从2002年到2012年,时间跨度并不长,却在空间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要从教育的“优先发展”说起。

        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教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教育事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在科技、医疗、军事等等领域中,唯一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只有教育。具体表现有这么三句话:规划优先,即教育规划要在城市规划之前;资源优先,即土地、网络、师资要优先考虑教育;经费保障优先,即教育投入要在所有投入之前。

        这之后,各级政府都制定了自己的《教育规划纲要》,把教育放在第一战略位置,重要性突显。

        从老百姓的感受说,这十年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是义务教育,2007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免费,为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实惠。教育投入的增加也让“漏房子,黑屋子,里面坐个泥孩子”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在很多地方,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在近年来的全国社会事业调查中,老百姓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连年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高等教育,经过这十年的努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改变了,在今天,可以说,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有机会入学。再次是建立了完整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无论在高中、大学、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全国有2.5亿外来务工人员,近1亿随迁子女,全部实行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接收政策,确保他们有学上,对于完成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近日还出台了“异地高考”的政策,保证外来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也保证了新进城人员的素质。

        老百姓对于子女的教育更重视了。以前人们对孩子上学并没有特别要求,当时的家长经常对老师说的话是:“孩子交给你们,怎么样都行。”现在不一样了,基础提高了,家长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上学的时候2元钱的学费分4个月交,每月只能拿出5角钱,还是家里人的口粮。所以,以前的教育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现在“有学上”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大家需要“上好学”。

        与此同时,家长的观点、诉求逐渐呈现多元化,对于什么是好学校,大家仁者见仁,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好学校就是学习要好,要层层加码,大量做题;有的认为,好学校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新思想;有的认为,孩子要从重点小学上起,到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有的认为,孩子的个性最重要,要选择有特色的学校。大家利益诉求不一样,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让老百姓对于教育更加满意,首先是继续加快教育发展,蛋糕先要做大,才能做好。教育要持续发展,增加投入;其次是深化改革。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着力解决。比如教育均衡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财政制度的改革,包括资金优先投入薄弱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增加教师流动,把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本报记者姚晓丹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