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优势互补让两岸出版合作繁花似锦

    两岸出版业合作将在更宽广的领域展开

    ——展望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07版)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自2005年在厦门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海峡两岸每年一度固定的文化交流盛会,在厦门和台湾轮流上演。八年来,图书交易会一步步走向成熟,影响力日益扩大。日前,记者采访了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于浩,就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进行了展望。

     

        交易会己成为两岸出版交流平台

     

        第八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今年在台湾举行。举办至今,交易会已成为两岸出版交流的大平台,是迄今为止两岸图书业界交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交流活动。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由两岸业界共同举办。台湾那边有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和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祖国大陆以地方政府为主,包括厦门市政府、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国出版协会。作为一个两岸出版业界交流与交易的重要平台,交易会充分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搭建起两岸图书业界合作交流的平台,开启了双边合作交流的新篇章。于浩说,从已经举办的情况来看,两岸业界参与度很高,十分踊跃,要求作主办方的单位还挺多。

     

        据了解,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2006年第一次在台湾举办时,有303个人去,第四届在台湾举办时,就达到603人,翻了一番。这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祖国大陆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派人参加,两岸共有近500家出版单位组团参展。

     

        优势互补让两岸出版合作繁花似锦

     

        多年来,两岸出版交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两岸版权贸易交流日益密切,形成你来我往的良好态势;二是图书销售业务总量不断增加;三是两岸相互投资办企业的总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四是两岸出版交流活动愈加频密,由台上走到台下,由平台走向日常。

     

        据了解,两岸出版业这种喜人景象并非偶然。

     

        首先,交易会是目前大陆图书业界跟台湾业界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平台。在厦门举办的时候,台湾图书进来的品种在五万种左右。为了体现平台的作用,祖国大陆除了出版社来参展,跟台湾进行图书版权商谈,采购台湾图书资料外,还组织了图书馆来采购台湾图书。

     

        其次,两岸业界实现优势互补。祖国大陆业者能更多地了解台湾出版的水平和状况,也学到很多好的东西。举例来说,过去大陆的图书物流还比较落后,前两届去台湾,相关部门都组织业界到台湾出版界的物流企业去学习。台湾业界也通过交流学到祖国大陆的好多东西。

     

        第三,增进了两岸业界的感情,认识了很多朋友。朋友在,情感在,生意就在。如厦门外图对台进出口量在增加,已经是全国文化企业进出口的重点单位。

     

        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祖国大陆对台的出版政策不断开放。开放过程中,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除了举办图书销售、展示活动外,还举办论坛,广泛听取从业者对两岸交流合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制定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过去台湾是不可以进来开书店的,四年前,祖国大陆的图书发行市场向台湾图书发行公司开放,并且享受和祖国大陆民众一样的政策。福建的海峡出版集团跟台湾的城邦集团成立了合作的海峡书局,这是全国首创,也是政策推进的表现。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论坛上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前年,围绕两岸数字出版产业链与会者做过研讨,使两岸数字出版能借助各自的优势形成产业链;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合作交流走向世界”,进一步升华了人们对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交易会不只是你盯着我,我到你这来,而是要用两岸各自的优势,携起手来走向世界,共创华文文化产业的繁荣景象。

     

        此外,国外对中国文化还有很多的偏见,我们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图书也很少。中华文化的特性怎么跟国外文化融合起来?如何提升外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业界可以借助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共同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其他文字,在国外发行。在版权上,两岸业界可以借助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共同与国外谈版权,将优秀的外国文学翻译成中文。有些版权,台湾去谈要价会很高,如果大陆与台湾一起去谈,市场大,从版权上来讲平均成本就降低了。

     

        “借助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这一大船,两岸出版业界交流将越来越紧密,合作将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展开。”于浩充满信心地说。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