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星期日

    虚功实做全民修身 全面提升道德水平

    作者: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 薛晓峰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6日 05版)

        2011年9月20日中山市启动开展为期5年的全民修身行动。活动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引导市民修养身心、涵养德性,推进社会和谐善治,共建共享幸福中山。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明礼诚信氛围日渐浓厚,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良好社会风尚得到进一步弘扬,适应推动科学发展与幸福广东建设要求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巩固。市文明办组织的全民修身课题抽样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修身行动感染了自己,9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加入到修身行动当中。

     

        全民修身行动开局良好,势头强劲

     

        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一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根本、以“行动”为着力点,使全民修身虚实结合、虚中有实、以虚促实,成为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共同精神家园的生动局面。

     

        科学谋划,探索机制,激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动力。去年上半年起,在经过三个多月充分调研、两个多月全民大讨论后,在中宣部与广东省委及省委宣传部的支持鼓励下,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号召并组织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领导干部尚德养廉行动等全民修身十项行动,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十二五”时期。在活动内涵上,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又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工作重点上,实施“一把手工程”,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推进“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在实际推进上,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尚德养廉行动,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全民修身,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搭建平台、开展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别、分层面、分阶段协调推进;在加强保障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将全民修身行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测评办法等,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功能。

     

        三管齐下,各方联动,形成百花齐放、全民认同的浓厚氛围。一是党政引导。各部门各镇区按照“一镇一特色、一岗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年一跨越”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修身行动。如市食药监系统、工商系统、消费者协会等组建诚信联盟,促进监管方式创新和行业诚信建设。市文明办推动“文明餐桌行动”,东区开展寻找“文明哥”活动,石岐区推出修身“和和”、“美美”形象大使。市教育系统在去年50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学生”行动。团市委组织社会各界500多名青年,写下了一年内的修身目标,并封存在“修身时间囊”里。二是社会发动。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网开设专栏、专题,社科联、文联、党校等社会各界组织编写了《全民修身读本》、《文艺与修身》等刊物。中山网、移动、电信等面向全市征集修身格言2万多条,市民转发量超过1100万次。三是全民参与。通过“修身墙”、“幸福建设与全民修身”、“家庭教育大讲堂”、“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城市论坛、公益电影展播等形式,探寻价值取向上积极健康的“最大公约数”。

     

        虚功实做,内修外化,夯实社会和谐善治的人文基础。一是以“行动”为落脚点。将修身融入建设文化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等中心工作,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可见可感的实际行动。开展“全民修身绿化月”活动,突出修身、树木、创文明的核心内涵,连续两年全社会投入20亿元植树造林,市民争相认养捐种“合家欢林”、“亲子林”、“定情林”、“及第木”。二是以修身学堂为平台。截至8月初全市已设立机关类、居民(村民)类、企业类、学校类、新中山人类、服务业类等六大类“修身学堂”共600多间,开展宣讲活动3500多场次,群众参与达50万人次,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中,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如人民好警察麦振伟奋不顾身坚守岗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大涌镇三位村民勇救落水儿童“小鑫鑫”;刑满释放人员见义勇为抓小偷等一系列感人事迹。三是以修身实效为依归。开展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努力破解城市城乡两个二元结构。支持新中山人文化活动,比如成立了异地务工人员组成的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免费演出超400场,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次。市公安局开展“齐修身、励警志”活动,5000多位民警参与“五进五建”爱民实践。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行人和非机动车遵章率达到95%以上。卫生系统开展“大医精诚齐修身”,推进医德经典传诵、医德模范推广等工程,创新医疗纠纷综合处理机制。

     

        据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山市科学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9位,比上一年大幅跃升l6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山市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特别是社会环境排名内地第一。

     

        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题中应有之义

     

        开展全民修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根本举措。全民修身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增强党的理想信念与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影响与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和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形成全社会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取向。

     

        开展全民修身,是解决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两大倾向性问题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过程中,许多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许多不能依赖外界“舶来”的内生性动力,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中固有的精气神来凝聚。全民修身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有利于使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真正落实到社会层面,落实到公民个体。

     

        开展全民修身,是实现社会和谐善治三个维度的重要契合点。中山市从“以德立市、以文润市、依法治市”三个维度着手促进社会和谐善治,三者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在全民修身行动中得到很好的契合。第一,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内容的“四德”建设,强化道德的德育功能。第二,用文化温润人的心灵,切实以先进文化感召人、凝聚人、造福人、培养人、提升人,帮助人民群众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推进从“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第三,通过实施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市提供强大保障。

     

        开展全民修身,是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幸福和美家园四大愿景的重要途径。“身修、家齐、市治、一方平”,是中山市共建共享幸福和美家园的愿景。“身修”:通过全民修身,传承传统道德文化,紧密结合弘扬以开放创新、振兴中华为特质的中山文化等优秀文化遗产,并不断赋予其与推动科学发展和幸福广东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时代内涵。“齐家”:倡导自我提升和完善,进而影响、带动和提升其他家庭成员,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市治”:强调全民认同、全民参与,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为推动社会和谐善治提供坚实的人文保障。“一方平”:充分发挥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幸福和美中山的积极性,加快形成干部群众都是建设者、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经济社会建设没有局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