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十院士“触电”文化产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2日 05版)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张玉玲)理论物理、磁学、光学、机械工程、核诊断、海洋地质、金融数学……如此高深的科技和文化产业有关系吗?近日,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参观北京文化硅谷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些在专门学科领域有精深研究的院士们对新兴的文化产业有着怎样的兴趣和关心?

        这十位院士都已年逾古稀,何祚庥、刘光鼎、彭一刚等几位院士,已是满头白发,幽默地自称“80后”。院士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如他们的衣着般简单、朴素,坦言“对文化产业了解得并不多,对文化产业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研究”,但言谈中,刚“触电”文化产业的院士们还是颇有思想高度:

        “经济硬实力上去了,文化软实力不能落后呀!”数学家严加安院士说,“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二,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却远远不能与之相匹配。”严院士很喜欢中国书法和诗词,经常参加中科院诗词协会的活动。他担忧,年轻一代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他认为,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及时的、必要的,这样才能“文化立国、科教兴邦”。

        建筑科学家彭一刚院士也从下一代的培养上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他说,“钱学森之问”是全社会都在反思的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出大师?只靠现行应试教育是不够的。像北京文化硅谷规划的那些体验项目,把知识文化教育寓教于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既可以做成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也可以完善素质教育,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

        陈达、严陆光、李邦河、干福熹等院士仍保持着做学问的认真严谨,仔细地看文化硅谷的整体规划,静静地聆听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虽然专业有所不同,但院士们认为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于是在一些共性规律中,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磁学专家都有为院士说,文化产业和科学技术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其实却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要求创新,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作研究过程,科技工作者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哲学思想,能开阔研究视野,文化与科技应增加接触、加深融合。

        “科学是逻辑思维,艺术是形象思维,文化和科技结合会产生许多新的灵感和产品。”机械工程学家赵淳生院士记得,钱学森先生曾说过,夫人蒋英教他欣赏交响乐,潜移默化地锻炼和启发了钱老的发散性思维。

        “海洋地质之父”刘光鼎院士建议说,做地质工作讲求要搞清家底,同样做好文化产业也应做好基础工作,要先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产业机会。

        以大胆直言著称的何祚庥院士又尖锐地指出,在北京市房山区做文化产业园区关键要解决好交通问题,只有人来了,聚集了人气,文化产业园区才会有活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