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1987年9月1日凌晨,作家霍达抚摸着将近一尺厚的书稿,为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画上句号。25年过去,无数读者接过这个“婴儿”,悉心呵护,相伴成长。今天上午在京举行的“《穆斯林的葬礼》出版25周年答谢读者座谈会”上透露,这本书的正版销量已经突破两百万册。她始终在读者的手中“流动”,“生生不息”,并以暗含的力量感动人心。
读者代表韩洁深情讲述一家三代与这本书的情缘。她的父亲韩凤山曾经身患疾病,心情阴沉,读《穆斯林的葬礼》让他沉静在波澜起伏的故事中,忘却了病痛。而她接触到这本书是在大学期间,同宿舍的姐妹好不容易从图书馆“抢”到,几个人轮流“上岗”,甚至深夜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加班加点”。她今年14岁的儿子9岁时就在外公的指导下阅读《穆斯林的葬礼》,“孩子能读到历史、文化、真善美,我们愿意用这部作品去开启他的阅读之路,甚至是人生之路。”
同样怀揣感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四代编辑与这部作品携手历经风雨。“一位作家和一个出版社的关系维持了25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祝你们友谊长存!”文艺评论家解玺璋感慨道。
“镇社之宝”,北京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钟制宪谈及《穆斯林的葬礼》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关系时如此评价。25年来,这部作品的版权始终静静地“落户”这家出版社,彼此享受着这份默契,成就一段佳话。
在现场,霍达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续签了专有出版合同,并且将《穆斯林的葬礼》广播剧版权授予出版社,“任何广播电台有意播出,可以和出版社联系,无偿提供”。同时,她宣布经过慎重考虑,有意将这部作品翻拍成电视剧,进一步答谢读者。
“我的老师是司马迁,他亦文亦史。作为一个作家有责任记述历史,有责任把时代的风貌反映出来。我绝不辜负读者的期望,努力工作,真诚写作。”霍达坦言为文要曲,做人要直,她把电话留给了现场读者,“今天认识了就是朋友,有事找我,我不会拒绝。”
安静的会场,掌声雷动。
(本报记者 王国平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