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北京我的家

    作者:王黎光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1日 12版)
    西城胜景(国画) 邢振玲、文英、纪清远、姜开选、程茂全、苏海河 作

        常常被问道,你是哪里人?习惯上都以籍贯回答。对于我这样一个198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读书到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人来说,很难把26年的北京生活和我是北京人联系在一起。直到我写了《我的北京 我的家》,有了北京人强烈的自我意识。艺术家的归属感通常来自他最能表达自己艺术作品的文化地域,艺术创作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逐渐形成时代特色的产物,它以最大化影响力为目标,以最大化传播价值为终极,取悦于天下百姓并引领一代又一代人与“祖籍”的命运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当我们试图分析和评估一个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艺术作品所反映出艺术家本身的人生阅历来加以研究,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创作出远离自己成长环境的经典大作来。26年的北京生活,我写的作品不少。北京的发展和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艺术家并塑造出艺术家们独有的胸怀和个性。北京精神之歌《我的北京 我的家》的创作完全能证实这一点,歌曲旋律中的京韵、节奏上的时尚、和声上的现代而不失传统,所反映的音乐内涵充分体现了我深深感受到的创新北京和国际化大都市在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在如此情况下运用的音符高低、节奏长短、力度强弱等,歌曲在所有特点和独立性方面使用的不同原料和不同技巧,都是从远到近的北京足迹。我看北京的角度也从陌生、熟悉、融入到自觉。美的感受也从欣赏到心赏的境界了。

        在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无法挥去我记忆当中的物质对象。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对各种发出固定音高的事物,如北京电话大楼的钟声、胡同小巷的叫卖声进行直接模仿的潜意识;还有对某些发出无固定音高的事物,如潭柘寺的蝉鸣、圆明园的溪水、香山的喧嚣进行近似模仿的新手段;更有对纯由视觉辨别并转化为用艺术创作来暗示或象征的对象,如城市大厦让北京长高了、万马车流让北京提速了、霓虹闪烁让北京亮丽了。艺术创作必须是触及到艺术家情感的某些事件,从而把他们带到激动的状态中去,最终呈现出传世的艺术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