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昆 通讯员梁家海)作为国内第一家完成转企改制的高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广西师大社”)从一个地方的普通高校出版社,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出版业百强、大学出版业十强和地方大学出版社第一,成为了出版界、文化界的一支“奇葩”,其发展模式被业界称为“广西师大出版社模式”。
“转企改制是让出版社从桂林走出去的唯一办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何林夏认为,转企改制催生的最大活力,就是企业可以与民营资本对接,编辑可以竞聘上岗,这同时也为促进出版社跨地域、跨领域发展提供了良机。
早在2000年,广西师大社就开始探索“自我裂变、内涵发展”的新路,分别在北京、广州、南京、上海和南宁成立了从事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文化公司,开拓一般图书、助学读物和时政读物的市场。这一战略的成功运作,不仅帮助广西师大社突破了资源和地域的局限,也把它从一个以单一教育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发展成为具有集团雏形的综合性出版社。
勇闯敢先让广西师大社走在了许多大学出版社的前面。2006年,全国高校出版社第一批转企试点单位公布,广西师大社是其中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出版社。
转企改制,明晰产权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制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产权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改制后,出版社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广西师范大学仍然是出版社的主办单位,而该校提供给出版社的宽松的管理政策,也为改制奠定了基础。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告诉记者,广西师大社具有相对独立性,学校并不插手企业的经营事务,只对重大事项提出指导意见,对出版社领导班子具有任免权。“这种管理策略是符合文化企业的成长规律的,学校的放手发展、联手推动,让出版社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出版社能够快速稳定发展。”
在出版社内部微观运行机制改革中大胆突破。广西师大社把原先内部比较松散的社科、教育、综合三个图书出版中心改组为分别负责社科图书、文献图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综合图书出版的5个分社,并把营销中心的人员进行分流对接,发行和内勤人员基本上完全融入到分社中去,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发行、编辑“两层皮”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转企改制让广西师大社结出了累累硕果。2010年,出版社生产总值达7.5亿元,2011年出版社的书刊发行码洋达6.03亿元,销售收入达3.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9%,税前利润攀升至5700万元。
“转企改制为广西师大社实施更加灵活的发展策略提供了平台,让出版社得以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姜革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