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以独特的方式歌颂了自然的美好与丰富,庄严与神奇。跟随此书,我们进入到17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那些浪漫的人类探险之旅,探索锡兰,漫游北美洲,横跨太平洋……在汉斯·斯隆、保罗·赫尔曼等人敏感而才华横溢的发现与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辽阔而广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物和谐,生趣盎然,人类灵魂诗意栖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8—19世纪是一个浪漫的年代。贵族中一部分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关心人类,发现自然,以骑士精神从事着对后世来说意义重大的探险事业。当时的学术界由于11-14世纪经院哲学遗留的影响力,人们习惯于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基于信仰和想象假设性地对世界作出解释。而这些解释“每每以旅人在异域马虎且欠缺严谨态度的观察作为根据时,处处充斥着饶富幻想的无稽之言。”于是随着探险事业的进行,自然主义兴起并开始指导人们的思维,本着仔细观察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原则,他们的发现促使整个知识界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然,认识世界。抛开政治上的野心不论,那些远航的船只给人类科学和文化所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和丰盛。本书收录的300余帧珍藏手绘素描画作,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如果没有探险之旅的画匠们一枝一叶的描绘,你无法想象人的笔下可以诞生出这么美好的事物,如果说对物种的发现最初以手绘素描的方式发生与呈现,它与现代的摄像技术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些画作每一幅都洋溢着生命的感觉,散发着活的气息。而这种由灵魂创作与灵性相通的活的气息,是现代摄影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的。
关于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有一个流传甚广,耳熟能详的故事。即本书的主人公之一汉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1月11日去世之际,留下了多达79575件总价值8万英镑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如何妥善保管连当时的英国女王也深感棘手,英国议会一度以此为争论的焦点。幸而斯隆爵士遗嘱要求他的藏品必须维护本国利益及整体性,不可分散保管。否则恐怕现在有大部分只能在俄国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看到了。不能转卖,只好想出办法来,英国议会经过6个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决定用发行彩票的办法向市民筹募资金。此次彩票发行使政府最后募得高达九万多英镑资金。于是女王批准建立博物馆。历时六年,即1759年1月15日,气势恢宏的大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在后世成为和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的世界三大博物馆。本书中所展示的斯隆爵士的收藏只是他收藏中的冰山一角。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航程和藏品中看到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斯隆爵士本人的卓越品质。
在航向牙买加的旅途中,斯隆“巨细靡遗地写下航海日志,记录着他对船上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以及沿途遇到的鸟类、鱼类与无脊椎动物等的观察”,并在麾下聚集了加勒特·穆尔、艾弗哈德斯·基修斯等艺术家们,他收藏的很多手绘素描作品也出自他们之手。这次航行的成果如此丰硕以至于使他完成了内容丰富的《牙买加自然史》。在他的著作中,很多动植物都是第一次被命名和分类,它们首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世人所知。因为语言的丰富和图画的精美,使其在读者看来,每一种生物都含有诗意的成分。斯隆描述一种命名为“黑火炬树”的生物时写:“叶片状似月桂,花朵有四片花瓣”“页面平滑光亮,叶片厚……”“不如胡椒粒来得大,不过形状高雅美观……”。无论是“具有香气的长莎草”还是“会开出惊艳的黄色花朵”的金香藤,抑或是“生长在巨大的老树树身上,倘若恰巧落在地上,它也能扎根生长”的擎天凤梨,都无不让人领略到自然造化的神奇和艺术家细致入微观察之敏锐。在描述到一种开鲜红色花朵的叫红花破布木的植物时,斯隆不无遗憾地写道:“我从来没有找到这种植物的完整果实……它长在巴彻勒先生家后方的岩岸上,离黑色大桥不远,把河岸点缀得赏心悦目。”据书中记载,斯隆将近五万册的图书收藏,包括许多插画精美之作,以其内容庞杂,主题丰富而成为当时最广泛、最完整的图书收藏之一。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是由大量无名英雄努力创作的心血结晶,像默默无闻的画匠迪贝维尔以细腻精准的笔触画下了“皇蛾的腹面图”、“小提琴螳螂”、“小金背啄木鸟”、“孔雀”等大量素描手绘一样,当时比较清贫的画匠们也被探险船队雇佣创作了大量绘画。多年以后,作者依然籍籍无名,荣耀终归于历史。这些探索者对于世界没有野心,只有好奇和兴趣,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前往冒险的旅程,探索未知的世界,因而,他们笔下的动植物平和、静美,舒展着生命的鲜活和美好。
《发现之旅》 [英]托尼·赖斯编著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