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教师发展的春天来了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两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综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06版)
    开学第一天,山东邹平县西董街道鹤伴小学的学生在朗读新教材。CFP

        “自两年前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感觉真正迎来了教师发展的春天!”来自农村的小学教师陈爱荣兴奋地说。

     

        一个个政策,一项项举措,一笔笔资金,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奏响了起航的号角。

     

    标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基

     

        什么是好教师?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2011年,一份标准给出答案。

     

        12月12日,教育部就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这三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此之前,教育部还于2011年10月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结构、内容、资源、教学模式、教育实践、养成教育、队伍建设、质量评估和条件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政策措施。另外,《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也在积极酝酿中。

     

        可以说,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正在建立。

     

    培训,为提高教师质量加油

     

        “一次培训,受益终身”,这是许多教师对“国培计划”的共同感受。

     

        2010年7月,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国培计划”全面启动,两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经费13亿元,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2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207万人,占96.3%。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4亿元,计划培训130多万名教师。

     

        “国培计划”培养了一大批“种子教师”,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据初步统计,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比2010年增加3.3亿元。

     

    机制,为农村教师输送新血液

     

        中国有1400万专任教师,80%在农村。如何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特岗计划”的出现,正当其时。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34.7亿元,共招聘49870名特岗教师,赴中西部21个省(区)、751个县、16536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后的留任率连续3年达87%以上。

     

        2011年,启动特岗教师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计划,当年共选拔1004名优秀特岗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从原来的5万名增加至6万名,工资性补助标准再次提高,西部地区每人年均2.7万元,中部地区每人年均2.4万元。

     

        中央示范,地方跟进。2011年,共有11个省(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招聘教师13432人。

     

        “三年特岗,我的根深深扎在这里。”23.5万中央特岗教师发出青春的呐喊,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制度,让教师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教师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怎样才能让教师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这项重要任务。

     

        2010年,教育部郑重对外宣布,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已基本兑现基础性绩效工资。同时,国家还设立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进行补贴。

     

        钱袋子鼓起来之后,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2010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安排试点项目专项资金5亿元。2011年又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2年,教育部将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收入增加了、待遇改善了,住房在建了,职业的发展顺畅了,前方的道路更加光明了——这才是对“幸福”和“尊严”的完美诠释!

     

    师德,为中国教师铸魂

     

        两年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机制和措施,保证了教师队伍数量,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而一大批优秀教师、楷模教师的出现,让人看到了中国教师的伟大师魂。

     

        2010年,教育部启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从“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的于漪,到“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的刘佳芬,从培养了无数歌唱家的“中国夜莺”周小燕,到“情境教育”的开创者李吉林,从重病之中依然坚持授课的石秋杰,到把毕生心血都贡献给科学事业的侯伯宇,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明天,我国将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它必将成为中国教师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本报北京9月6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