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周标亮:为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01版)
    周标亮在指导学生。资料图片

        “在我的生命中,关爱过我的人很多,这些爱就像一盏盏温暖的希望之灯,照耀着我的人生。我想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去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回报社会对我的关爱。”

    ——周标亮 

     

        “80后”周标亮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希望小学执教了12年,当了8年校长。

     

        1992年,一场大火吞噬了周标亮家里仅有的几间瓦房,看到父母愁眉苦脸的样子,懂事的周标亮主动提出辍学在家。

     

        3个月后,周标亮的命运发生了转变。老师从学校带来了好消息:一位“老共产党员”给希望小学捐来了5000元,学校决定将这笔助学金资助给25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周标亮便是其中之一。这位“老共产党员”便是大力支持“希望工程”的邓小平同志。声势浩大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也由此在全国掀开。从小学、初中到师专,周标亮一直都得到很多好心人的资助。

     

        “我也要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的关爱。”她对自己说。2000年师专毕业后,周标亮选择回到母校平果希望小学做一名代课老师。她暗下决心,不管多么艰难,都要用爱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灯。

     

        平果希望小学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全校300多名学生全是留守儿童,寄宿的孩子就有130多个。“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困境。”周标亮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何才能给孩子一个阳光的教育呢?周标亮带领全校18名老教师尝试着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首先从鼓励孩子勇于跟老师打招呼开始。有一次,一位极度自卑的孩子鼓起勇气,对迎面走来的周标亮轻轻说了声:“老师好。”周标亮微笑着停下脚步轻声说:“谢谢。”越来越多的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回到家不仅变得彬彬有礼,还学会了主动分担家务。

     

        为了缓解孩子们思念父母之苦,周标亮在办公室里安装了“家庭”电话,想念父母了,孩子可以随时到办公室给父母打免费长途。周标亮手里还有全校孩子的“家长通讯录”,要求家长每周都要给孩子至少打一次电话。

     

        当上校长之后,周标亮体重从来没有超过40公斤。要操心的事太多了:教学楼建设年代久远,要去“找钱”维修;学生家里遇到困难了,要去“找钱”帮忙;孩子们用不上自来水,也要去“找钱”解决。所谓“找钱”,就是硬着头皮去找媒体、社会团体和企业资助。“虽然很难为情,但是为了学校和孩子,我觉得很值了。”周标亮说。(本报通讯员 张彩秀 本报记者 刘 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