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时代先锋

    一位共产党员的追求与真情

    ——追记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原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01版)
    杨奎烈(右二)在龙年除夕来到企业制氧机安装现场坚持工作。新华社发

        人生面临许多选择,如何选择源于追求。

     

        人生需要许多享受,享受什么源于真情。

     

        ——题记 

     

        杨奎烈走了,一位工友写下了《杨经理属马》的诗:

     

        在工作中,他是匹攀登向上、奋斗创新的烈马;

     

        在干部中,他是匹温良恭谦、鞠躬尽瘁的好马;

     

        在生活中,他是匹充满爱心、广受爱戴的宝马;

     

        在中信重工,他更是匹践行承载焦裕禄精神的奔马;

     

        骏马踏花而去,留下一世芬芳……

     

    他有无数次出国定居的机会,却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没有离开

     

        有这样一批企业,为新中国的繁荣与和平发展名载史册,享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中信重工(原洛阳矿山机器厂,下称洛矿)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五”期间在河南洛阳新建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矿山机器厂,这里诞生了我国首台¢2.5米双筒卷扬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的一项空白,掀开了我国机械制造史新的一页。

     

        1978年11月,24岁的杨奎烈从部队转业,已经有两年党龄的他调入洛矿动力处。这里是他新的人生起点,也是圆梦之地。在这里,不仅有了大型国有企业的“铁饭碗”,而且,这也是父辈为建设新中国奋斗的地方。

     

        杨奎烈是随父亲从辽宁省新民县来到洛矿的,20岁到部队服役之前,洛矿大院给他留下了童年的幸福,释放了洛矿少年的快乐,也孕育了青年人的理想与朝气。

     

        钳工,这是子承父业的起点,杨奎烈需要从零开始。正值青春好年华,适逢改革开放迸发出的巨大活力,随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步伐,凭着好学上进,杨奎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钳工,还参加了三年企业经营管理学习。

     

        随着洛矿的发展,杨奎烈也不断进步,由工人岗位走上了车间副主任等岗位,一步一步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随着改革的深入,曾经扛鼎新中国崛起的“共和国长子”,面临又一次阵痛。

     

        面对不得不走的改革之路,曾经让工人衣食无忧的洛矿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境地,最困难时,累计达19个月欠发员工工资,流失工程师技术人员千余名。1993底,洛矿更名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开始了工厂制向公司化体制转变的新征程。

     

        1994年2月,杨奎烈走上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工会主席的岗位。他坚守在最考验人的位置。在坚守中,他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直到走上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的岗位。

     

        杨奎烈的兄弟中,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日本,大哥在澳大利亚,他的儿子也在澳大利亚读书。用中信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沁新的话讲,他有无数次到国外定居的机会。杨奎烈却并未作出这样的选择。

     

    “企业发展的目的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更舒适吗”

     

        能源供应公司动能管网车间维修工马琪对杨奎烈心存感恩。

     

        那是2002年7月,马琪的妻子住院,持续高烧不退。杨奎烈得到消息,很快赶到医院,先是安慰焦急无措的马琪和家人,然后找到主治医生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

     

        医生说,病人得了胆管结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引起胆汁淤积、肝硬化甚至肝癌,建议尽快转院治疗。

     

        得知妻子病情如此严重,马琪心里更没底了:往哪家医院转?咋治疗?钱咋办?当时,企业正处在脱困期,效益不佳,对于马琪一家人来说,妻子的病情无异于雪上加霜。

     

        看到马琪满脸愁容,杨奎烈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发愁,有我们在,困难总能解决的。”随后几天,杨奎烈先联系医院,接着亲自去协商转院事宜,还争取大病统筹资金5000元,解了马琪的燃眉之急。后来,每次见到马琪,杨奎烈总会问问他妻子的身体情况,家里有没有困难。

     

        细心的杨奎烈也是个直性子,察觉工作中的不足,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

     

        动能管网车间主任席建明记得,厂东空压站新安装了一号空压机,管道对口时稍有偏差,未达到90度,不细看几乎察觉不到,却没能瞒过杨奎烈:“这是咱管网人干的活吗?”第二天又到现场,看到一根根管道横平竖直、整齐划一,杨奎烈才满意地对席建明说:“这才是咱管网人干的活!”青工李强很快发现,杨奎烈很可爱:批人够狠,批完了,改正了,大家还是好兄弟。

     

        地处厂区西北角的能源供应公司输配电车间要四班三倒,十几名职工值守在这里,由于值班室离厂区暖气管道远,又隔着条马路,一直没有通上暖气。听到有人说为此建一条两公里长的暖气管道不划算,杨奎烈说:“企业发展的目的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得更舒适吗?”

     

        专门组织会议商讨后,杨奎烈亲自设计、筹划采暖工程,在他的督促指导下,在冬天来临之前,这条公司单户最长的供热管道终于接通。

     

        2011年送暖后,杨奎烈来到输配电车间值班室,用手一个个摸摸暖气片热不热,当值守的运行人员说暖和时,他说:“那我就放心了。”

     

    “我没有任何个人遗憾,就是不能跟大家一起干了”

     

        “赶上了企业大发展的好时候,我浑身是劲。”这是“新重机”工程建设中,杨奎烈最常说的一句话。

     

        “新重机”工程是中信重工建厂50多年来投资最大的系统技改工程,是“共和国长子”面向市场科学发展的脱胎换骨转型。工程建设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有能源供应公司要啃的硬骨头。

     

        2007年,中信重工能源供应管道开始施工,第一套方案立足“新重机”工程实际需要,管道口径较小,投资较少,施工周期短;第二套方案考虑企业未来生产能力增长,管道口径大,投资也较大,施工周期长。

     

        究竟选取哪一种方案,杨奎烈与工程指挥部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专家的建议有道理,但杨奎烈也深知,一旦管径超过一定范围,投资会剧增,而且很可能会延误工期。

     

        讨论陷入僵局时,杨奎烈坚定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

     

        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背后,杨奎烈为了认证自己的方案,仅组织人员对旧管道的耐压测试就搞了整整一周。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态度,让工程节约了资金,整整抢出了4个月时间,与“新重机”工程重型冶铸工部按期出钢实现了游刃有余的对接。

     

        管道通了,供电工程又卡了脖子,因为必须要连通两个变电站的高压线,施工要横跨日夜繁忙的陇海铁路线。杨奎烈多方协调、沟通,终于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特批。施工现场条件复杂,杨奎烈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沟沟坎坎、高压线间、电控柜旁。电通了,世界最大、最先进油压机的第一个部件上横梁,顺利完成了浇铸。

     

        把出差安排在周五下午出发,成了杨奎烈争取时间的好方法,这样可以周一返回,不耽误上班,与他一起出过差的人都说“痛并快乐着”。曾亲身感受过企业转型之困的中信重工人,以拼搏的姿态迎接企业振翅重飞。

     

        就在“新重机”工程奏响凯歌之际,杨奎烈被诊断出癌症。会诊的专家感到惊奇:这样的病情,至少3年前肝部就有痛感了,怎么能坚持到现在!

     

        癌症让杨奎烈病倒了,却没有将他打垮。住院一周后,“新重机”工程核心装备即将正式投产,杨奎烈躺不住了。戴着医生不得不特制的从腰到颈椎的支架,他“全副武装”回到了生产现场。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也是“新重机”工程传来喜讯的一天天中,杨奎烈一次又一次来到工地、施工现场,他舍不得离开企业。他留给中信重工董事长、总经理任沁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任何个人遗憾,就是不能跟大家一起干了!”

     

    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

     

        杨奎烈有两大业余爱好:吹小号,钓鱼。

     

        “第一遍要深情,最后一遍要铿锵有力。”关于杨奎烈指挥大伙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情形,虽然过去了26年,任沁新依然历历在目。

     

        杨奎烈从小喜欢吹小号,曾是部队的小号手,吹小号的爱好培养了他的音乐素养,释放出他热爱生活的真情。一次,洛阳市举办的歌咏比赛临近,洛矿参赛的歌没选好,指挥也没确定。杨奎烈站了出来,选了两首歌,组织大家满怀激情地排练,一举拿下了洛阳市职工歌咏比赛一等奖,接着又获得了洛阳市共青团歌咏比赛一等奖。

     

        杨奎烈的一个笔记本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

     

        在儿子庆飞很小的时候,杨奎烈就给他讲这样的做人道理,言传身教的方式之一,就是带着小庆飞去钓鱼,从如何拌鱼食、挂钩教起,让他自己做,体验钓到鱼的成功快感。虽然最终庆飞和妈妈一样,没有跟着父亲喜欢上钓鱼,但一家人的心贴得更紧了。

     

        得知父亲的病情后,在北京上班的庆飞辞去工作飞回到了杨奎烈身边,与妈妈一起守在病床前。高中毕业后,先是到外地上大学,后来又留学澳大利亚,庆飞与父亲多年聚少离多。

     

        病房里的日子,也因此洋溢着享受亲情的温馨。乍听到他们一家在病房里的说笑声,会觉得奇怪,再看看他们一家如此相互体贴,又不能不敬佩。

     

        也就是在病房里,父亲与儿子合作,一人口述,一人电脑输入,完成了一份《关于能源供应的变化及应对措施》的公司报告。

     

    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打破了生命限期

     

        2011年5月27日下午,天气闷热。

     

        杨奎烈与副书记孙锡峰一起赴现场了解能源生产运行情况,离开最后一个泵房独自一人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沙发上。前来汇报工作的输配电车间主任翟新安和孙锡峰推开门,大吃一惊:杨奎烈脸色苍白,满头大汗。

     

        彩超和CT结果出来了——腹腔中的肿瘤鸡蛋大小,癌细胞已经扩散!

     

        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这是医学理论上杨奎烈生命的最长期限!

     

        杨奎烈向这个期限冲刺!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打破了生命限期!

     

        今年2月1日,大年初十,杨奎烈又一次来到能源供应公司制氧安装现场。

     

        “这个年你们过得辛苦,我再来看看大伙儿!”从不吸烟的他,边说边打开两盒中华烟,一根一根递到全场地人手上。

     

        烟点着了,泪水直打转——在施工工地上,杨奎烈与大伙儿一起扛过比胳膊粗的电缆、一起挤过铺硬纸板的地铺;大伙儿吃过他专程送来的烧鸡、吃过他妻子专门给他做的饭……

     

        3月9日11时38分,与病魔抗争了近10个月,也坚持工作了近10个月后,杨奎烈闭上了眼睛。

     

        50年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赴兰考前,在洛矿工作生活了9年,厂区有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大道、焦裕禄铜像,焦裕禄精神是“共和国长子”铸就辉煌、重振雄风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信重工焦裕禄大道上曾出现这样一幕:

     

        厂区在黑夜暴雨中汪洋一片,杨奎烈带着能源供应公司职工站在没膝深的水中,窨井盖打开加快了排水,却也成了陷阱,为防止有人掉下去,杨奎烈他们成了雨中“路标”。

     

        杨奎烈没有为个人的私事向组织张过一次口,妻子下岗后,直到12年后退休都没再上岗;能源供应既有项目工程,也有物资采购,杨奎烈一身清白……

     

        杨奎烈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追求永生。

     

        杨奎烈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真情永存。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文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赋予“焦裕禄式好干部”新内涵》,见2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