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莫让革命题材成为明星广告

    作者:陈先义 (解放军)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7日 16版)

        好像就在眼前,几年前庆祝建国60周年,由172位顶级明星参演的某重大题材电影,以中国最强明星阵容创下了4.2亿元人民币国产电影票房的高纪录。大牌明星们或在解放军队伍里露个脸,或在选举时当个验票员,或在城门口喊一嗓子,即使像章子怡那样的国际级别大腕,也不过是作为伟人身后的几个妇女代表之一转瞬即逝。于是,电影院里,观众嘻嘻哈哈,边看边议论:这个是巩俐,那个是王宝强,这个是唐国强,那个是成龙,两个多小时就这样结束了。至于故事,似乎并不记得说的是什么,因为作品好像本也没打算凭故事赢票房。制作者明白,只要把172张明星脸逐次安排好就自然有了上座率。

        但是,这种事情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短暂的热闹后,人们冷静下来突然发现,花了几十块钱,原来只不过看了百余张明星脸。学术界也开始反思,认为即使题材的确属重大之列,但因为内容没有下足够的工夫,作品显然缺乏传之久远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有人甚至批评:这是在借用革命历史和伟人形象宣传明星。这虽属过激之言,但却不无道理,影片实际上是“革命历史题材”向“商业娱乐大片”的悄然转换。

        商业利润的诱惑,使后来的制作者又在重复这样的制作。去年重大庆典不少,其中庆祝建党90周年的某部电影明星阵容更强大,比如大牌明星周润发只是客串袁世凯,吕良伟客串吴佩孚,赵本山演的段祺瑞在戏中也不过只有一句台词。除了毛泽东、周恩来以外,袁世凯、张勋、孙中山、蒋介石、胡适、梅兰芳、周树人、蔡元培等人悉数登场。对电影故事本身,观众们又白白期待了一回,几十元又仅仅看到了一串明星脸。

        在这里,有一点特别要提醒制作者们,影视毕竟是一门视觉艺术,要真正赢得艺术上的口碑,任何时候也不能光图热闹,放弃对艺术本身的追求。靠堆砌明星脸进行商业化炒作,这种做法是有很大风险的。看看国外情况就明白了,如此的艺术操作,国际上十年前就有过。2001年,美国好莱坞曾用全明星阵容打造超级大片《十一罗汉》,动用了百位明星,其中多半都是美国演艺圈的顶级大腕,比如片中的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等,都是身价千万美元级别的好莱坞巨星。当影片还在制作阶段时,美国影评界就对这种堆砌明星的方式提出批评,好在后来作品上演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尚好,批评声也就暂时中止了。但后来制片人并没有记住批评却只看到了大牌明星的商业潜力,于是继续用此方式打造《十二罗汉》、《十三罗汉》。结果,两部投以巨资的作品双双落败,投资方成了最大的输家。从此,好莱坞再也不敢轻言全明星阵容的商业套路了。

        当然不是说全明星阵容从此就完全不可再用了。在特殊时期特殊场合,明星的号召力还是有其特殊作用的。比如1991年国内发生大洪灾时,香港电影界用202位明星合演喜剧片《豪门夜宴》用以赈灾,提振了民心士气,募集了慈善资金,效果就很好。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群星合演电影《1:99》,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但表现重大革命历史的大题材就不同了,显然不能照搬照抄这个套路,因为革命历史大片第一位的要求就是具备真实和严肃的思想内容,所以必须要把着眼点放在给人以历史的和思想的启迪上。若把一个本该用严肃态度表现的主题娱乐化了,把本该传承革命历史的最好机遇和场合变成堆砌明星的游戏,就不是明星在宣传伟人和历史,而是借伟人的光辉给明星做了广告。

        时下中国的电影市场可以说还不成熟,利用明星串场可能会换得观众一时的“超值”回报。但随着中国观众的审美自觉和市场的日臻成熟,那种“圈一把钱就跑”的时代基本将一去不复返,谁再企图让观众为明星走马灯傻乎乎地埋单,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所以,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在内容本身上下工夫。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留下一部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远比凭着一时侥幸赚把钱更有意义得多。

        (作者为著名杂文家、《解放军报》文艺部前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