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怒江州公安边防支队独龙江边防派出所:

    独龙江畔彰显人间大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14版)
    边防官兵和独龙族群众一起阅读新闻。谢国强摄

        这里,祖国的西南边陲,深山大川,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这里,4000多独龙族人常年居住,与世隔绝;这里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自从进驻边防部队,独龙族人才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现代文明……记者在独龙江公安边防派出所荣誉室看到: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独龙民族的贴心人”;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共青团中央、公安部授予“青年文明号”,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2次,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人荣记二等功、2人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33人荣记三等功,130人受到各级表彰和嘉奖……

     

     沟通语言 教授文化

     

        极为偏僻的马库在雪山半山腰,部队进驻时没一所学校,没一个学龄儿童读书。1960年冬季,政治指导员王月堂提议在马库帮助独龙族群众办小学,立即得到官兵们的赞同。官兵和群众齐动手盖起了校舍,制作了课桌、黑板,从马库前哨排战士中选了两名文化较高的同志担任教员。学校建成了,独龙族孩子来了,大山深处传来孩子们朗朗读书声。

     

        部队教员为了上好课,反复学习独龙族语言,用独龙族语言教孩子们汉语,用两种语言给学生上课。学生病了,教员像对待弟妹一样,帮着拿药、端水,精心照料;有些学生家里困难,想退学,教员就挨家做工作,帮助解决困难,不让一个儿童失学。独龙族老乡到学校看到孩子们生活得很好,感激地说:“大军比我们还心疼娃娃,娃娃们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我们放心”。

     

        这些年,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独龙江边防派出所选派大学毕业的优秀警官担任教员,从创建马库军民小学到现在已经有32名官兵任过教员。2003年6月,怒江公安边防支队罗银昌政委到独龙江马库警民小学检查工作,发现教学条件简陋,罗政委向全支队官兵倡议捐款修缮马库警民小学,全体官兵共募捐资金23953.90元,投入警力170人次,修建了三间木结构教室,对原来的几间校舍翻修、加固,添置了30套课桌椅。马库警民小学的教学质量在独龙江乡一直名列前茅,现在,马库警民小学毕业的学生已有200多人考入中学、中专、大学,从事教师、医生、演员、科技等行业,有的已走上州、县、乡、村各级领导岗位。

     

    群众寻医先奔“亲人”

     

        独龙江乡境内沟壑纵横、通行困难、野兽横行,独龙族群众经常被毒虫、毒蛇、野兽咬伤,每年因上山伐木、砍柴被砸伤、摔伤、砍伤的患者不下百例,4000多名群众分散在1997平方公里的山区,单靠乡卫生院几名医生远远不够,缺医少药是最大的难题,军医与走访民警就组成医疗小组翻山越岭,上门为群众看病。

     

        素有独龙族“活化石”之称的36名文面女,年长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近年来,官兵们跋山涉水,走遍了独龙江的村村寨寨,为她们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台账。官兵们每次下乡走访,总要到这些文面老人家嘘寒问暖,送上些常用药品。

     

        2008年,怒江边防支队党委急群众之所急,派出医疗小分队进驻独龙江,开展为期半年的“送医送药行动”。截至目前,支队已派出4支“医疗小分队”,配备先进的医疗、通讯设备,行程2万余公里,为独龙族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一万余人次。

     

    官兵成为“致富能手”

     

        恶劣的地域环境制约着独龙江乡的发展,如何让群众走上致富路,成了边防官兵的心事。经过调研,官兵们决定在种植养殖上下功夫。官兵们通过上网学会了种植养殖技术,帮助独龙族群众建起蔬菜大棚、发展家禽养殖。为了让他们信服,官兵们把农副业基地和巴坡警务室蔬菜大棚当作示范点,向独龙族群众展示,并传授种植方法。通过现场教学、提供种苗,500余名独龙族群众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

     

        官兵们还扶植生猪养殖示范户,帮助群众建猪舍引进优良猪种。自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以来,派出所共为农户购买相关专业书籍16本、化肥420千克、种猪8头,建造猪舍3间,共出资6000余元。为了打开销路,派出所协调全乡各机关单位、饭店、商铺统一订购群众种植的蔬菜,形成了蔬菜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辖区10多户群众不仅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每年还有了可观的收入。(本报记者 任生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